展覽 市場動態 生活 硬體 網路 處理器 虛擬視覺 觀察

觀點/Computex該停止嗎? 或許你想錯了

雖然在開展之際便面臨不少批評,同時許多業界、媒體看法均認為此次Computex 2016並沒有太大亮點,或許在某些程度其實是漏看了一些重點,或者根本關注錯方向。

, 觀點/Computex該停止嗎? 或許你想錯了, mashdigi-科技、新品、趣聞、趨勢

一年一度的Computex稍早正式落幕,主辦單位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表示,一連5天的展覽活動總計吸引來自177國、4萬969名資通訊產業專業人士參觀,同時買主來源國相較去年成長9%,買主人數成長幅度也達4.7%,多數買主分別來自中國、日本、美國、香港與南韓。

不可否認地,相較往年的Computex展出規模與招募參展廠商陣容來看,今年的Computex展覽規模確實有些受到影響,例如君悅飯店每年幾乎有不少房間出租作為內容展示的情況,今年明顯減少許多,同時諸如Intel等廠商選擇將展出場地移轉到國際會議中心,連帶也讓南港展覽館展出內容受到影響。

但實際來看的話,其實最大影響因素還是在於整個產業風向開始在做改變,同時也影響新品推出時程與實際投入行銷模式。例如過去各家廠商往往受限處理器、顯示卡等新規格,必須等Intel、Nvidia、AMD等主要元件供應廠商解禁時程才能公布新品,但近年來則為了避免新品宣傳力道被稀釋,各家廠商先後選擇以Computex之外的獨立發表活動公布新品。

以宏碁來看,過去雖然都會在Computex 2016展前揭曉新品,但近年來逐漸將重心具將在更早之前的紐約新品發表會,或是選在Computex展期之前在台公布新品,加上近年來多數廠商也集中在開展當天或之前展示新品面貌,因此通常除了華碩仍維持在Computex展前大勢揭曉新產品以外,多數廠商通常在Computex期間都不會有太大的對外發表活動,僅以現場展出內容為主。

許多廠商選擇在Computex開展前率先發表新品,並非認定Computex已經失去產品宣傳優勢,反而是希望能在展覽開始之前爭取更多曝光,並且在開展之後吸引更多商業媒合機會。

但問題也就發生在這裡,通常國內外媒體採訪報導內容都會集中在正式開展之前,以及開展第一天與第二天,通常第三天或第四天之後就只剩下少數媒體仍在現場走訪,或是補充採訪素材。加上不少如電視台等媒體仍以畫面呈現為主,同時採訪、製作時間有限等情況,通常僅能優先挑選較具名氣品牌廠商,或是較能直覺詮釋主軸、活潑易懂的內容,也造成許多重點項目往往會被忽略。

這也就是為什麼絕大多數的人在今年Computex結束後,僅會知道華碩揭曉旗下第一款可互動機器人Zenbo、Intel公布新款10核心處理器、微軟首度在台展示HoloLens,以及展區充滿各式各樣的虛擬實境應用等消息,卻忽略ARM選擇在台灣地區首度揭曉Cortex-A73處理器設計、Qualcomm希望擴大與台灣廠商合作打造5G連網技術,而Intel更期望能與鴻海一同創建全新網路架構布局,因為這些資訊往往難以受到台灣多數大眾媒體「青睞」,往往忽略這些廠商為什麼越來越重視與台灣資源合作原因。

說到底,其實有更大因素在於Computex 2016本身事實上定位在商業展覽,即便主辦單位在最後一天均開放一般民眾購票入場參觀,但本身重點還是在於開展前4天讓參展廠商與買家彼此互動、媒合,進而促成更大市場交易規模,但卻有太多「看法」將其與一般消費性電腦展畫上等號,甚至僅以既有媒體報導內容評論Computex展覽是否應考慮停辦。

相較目前眾人較常知曉的國際展覽CES、MWC或IFA等,Computex本身定位其實更偏向連接台灣在地技術、生產等資源,而這也就是包含Intel、微軟、ARM、Qualcomm等核心軟硬廠商十分重視台灣的原因。而確實持續受到市場發展趨勢風向等影響,過去以PC產業為主的Computex面臨不少挑戰,因此從2014年起便陸續投入轉型發展,特別是藉由台灣技術研發與代工生產能力與各類新創產業銜接,今年設置的InnoVEX創新與新創展區也確實吸引不少目光與討論。

因此對許多核心廠商而言,Computex依然是相當重要的展會活動,甚至能帶動更多展出廠商、買家產生多元合作,進而帶動更顯著的產業發展,絕非僅只以檯面內容就能評斷此項展覽活動是否「沒梗」。

楊又肇 (Mash Yang)
mashdigi.com網站創辦人兼主筆,同時也是科技新聞業流浪漢。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