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期皮克斯 (Pixar)公布《玩具總動員5》首支預告影片,並且出現全新角色—平板電腦「Lilypad」之際,史蒂夫賈伯斯檔案館 (Steve Jobs Archive)釋出一個塵封已久、從未公開的訪談影片,藉此紀念皮克斯經典動畫《玩具總動員》 (Toy Story)上映30週年,其中由前蘋果執行長史蒂夫賈伯斯分享其對皮克斯的管理哲學,更深刻地探討了「科技」與「故事」之間的關係,其觀點即便放在今日的AI時代,依然發人深省。

執行長的角色:位於底層,為人才服務
賈伯斯當時離開自己創立的蘋果,並且成立電腦公司NeXT,後續更在1986年以1000萬美元收購喬治盧卡斯旗下位於加利福尼亞州Emeryville的電腦動畫效果工作室約70%股份,成為後來獨立運作的皮克斯動畫製作室,並且在在1995年推出全球首部以全3D形式呈現的長篇動畫電影《玩具總動員》。
當被問及如何帶領皮克斯成為行業領袖時,賈伯斯展現了獨特的管理思維。他認為,在創意與科技產業中,「權力的等級發生顛倒,執行長其實處於底層的地位」。
賈伯斯解釋,真正創造傑出成果的是第一線的藝術家與工程師,這些頂尖人才非常稀缺,「如果你不善待他們,他們可以在10分鐘之內找到工作」。因此,管理層的工作不再是發號施令,而是去支持他們、為他們消除障礙,創造一個能讓其蓬勃發展的環境。
融合矽谷與好萊塢:用「胡蘿蔔」而非「大棒」
賈伯斯也談到了皮克斯獨特的企業文化,那是「好萊塢和矽谷文化的融合」。
他指出,好萊塢習慣使用「大棒」模式,依靠合約來約束人才。而矽谷則傾向「胡蘿蔔」模式,透过股票期權讓員工成為股東。
賈伯斯明確表示更喜歡矽谷模式:「我們都有相同的目標,創造股東價值,這樣就沒人願意離開了。」
他更直言:「如果他們不想在皮克斯工作,那麼無論他們有沒有合約,都應該離開。」這種開放與尊重的態度,也成為皮克斯能持續吸引頂尖創意與技術人才的關鍵。
技術會過時,但好故事永恆
訪談中最令人動容的部分,是賈伯斯對「內容價值」的看法。作為推動個人電腦革命的先驅,他卻坦言科技產品的壽命短暫,「如果壽命有一兩年,那就很幸運了,它們遲早都會成為沉積層的一部分」。
相反地,他以迪士尼的《白雪公主》為例,指出這部1937年的電影在60年後依然能感動他的孩子。賈伯斯相信,《玩具總動員》在60年後被重看,不會是因為其電腦圖形技術有多先進,而是因為它講述了一個關於友誼的好故事。
他強調:「無論多少技術,都不能把一個糟糕的故事變成一個好故事。」這也是皮克斯的鐵律。
有趣的是,賈伯斯在訪談中提到的「視覺野心增長速度與技術相匹配」的理論 (例如每幀渲染時間始終維持在3小時,但複雜度卻提升百倍),在今日生成式AI快速發展的當下,似乎也得到了一種全新的驗證。雖然他未曾預見AI浪潮,但他對「人」與「故事」核心價值的堅持,無疑是給當代創作者最好的啟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