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工智慧與雲端運算主導的今日,仍有人選擇與歷史對話——用65年前的電腦播放電子樂。工程師暨計算機歷史博物館講師Peter Samson近日成功讓古老的PDP-1 (Programmed Data Processor-1)演奏出蘇格蘭電子音樂二人組合Boards of Canada的經典樂曲《Olson》,整段音軌透過穿孔紙帶手動輸入運算,最終以燈泡閃爍化作聲音,堪稱最緩慢卻最詩意的「音樂播放」。
從遊戲始祖到音樂創作,PDP-1的第二次生命
PDP-1是1960年代由美國電腦公司迪吉多 (Digital Equipment Corporation,DEC)推出的早期電腦,最為人熟知的是它誕生了世界上第一款電腦遊戲《Spacewar!》。
不過,這台機器的潛能不止於遊戲。早在麻省理工學院就學時期,Peter Samson就曾為PDP-1設計出名為「Harmony Compiler」的系統程式,能將音樂資料轉換為燈泡閃爍的節奏,藉此產生簡單聲波。
如今,在創作者Joe Lynch的「PDP-1.music」專案中,這項古老技術被再次喚醒,用來重現1998年Boards of Canada的氛圍樂經典作品《Olson》。
以PDP-1重現Boards of Canada的氛圍樂經典作品《Olson》:
Boards of Canada的氛圍樂經典作品《Olson》:
用燈泡演奏音樂:四軌光源、模擬立體聲
整個「演奏」過程極為繁瑣,由於PDP-1沒有現代音訊介面,Peter Samson必須將原本用於顯示運算狀態的四顆燈泡重新定義為「音訊輸出裝置」。燈泡透過高速閃爍產生四個方波信號 (相當於四個1-bit DAC),再透過模擬器轉換成立體聲輸出。
最終音軌需以穿孔紙帶格式輸入——每一段音符,而節拍都必須手工編譯與打孔。從資料編譯到輸入完成,這首僅兩分鐘的曲子,可能需要數小時才能播放完成。
從氛圍電子到數位懷舊
Joe Lynch在GitHub上表示,這個專案的目的並非展示技術極限,而是「讓人重新體會早期電腦與音樂的物理連結」。《Olson》原曲本身就帶有時間與記憶的氛圍,而當它透過PDP-1的燈光節奏重生時,更呈現一種跨越世代的對話:從1960年代的矽晶體管,到1990年代的電子音牆,最終回歸2020年代的懷舊實驗。
當科技變成藝術
雖然整個播放過程既笨重又低效,但對許多數位歷史愛好者而言,這正是魅力所在。PDP-1的再次「發聲」,不僅喚醒了早期電腦藝術的精神,也提醒人們:技術並非只屬於速度與效能,更能成為一種時間的載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