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基媒體基金會 (Wikimedia Funation)稍早發出警告,指出人工智慧技術正對網路可靠知識與資訊生態帶來嚴重衝擊。根據該組織最新數據,維基百科頁面瀏覽量出現明顯下滑趨勢,主要原因歸咎於大型語言模型聊天機器人的普及,以及搜尋引擎中AI生成摘要的廣泛使用。
流量下滑與檢測精進的雙重影響
維基媒體產品資深總監Marshall Miller在官方部落格中透露,經過改進機器人檢測機制以獲得更準確數據後,維基百科頁面瀏覽量較去年同期下降8%。Marshall Miller明確指出:「我們認為這些下滑反映了生成式AI和社交媒體對人們獲取資訊方式的影響,特別是搜尋引擎直接向搜尋者提供答案,而這些答案往往基於維基百科內容。」
更深層的生存危機
Marshall Miller描繪的危機遠遠超過單一網站流量問題,更進一步提出警告指稱,如果維基百科流量持續下降,將威脅到這個「同規模網站中唯一堅持可驗證性、中立性和透明度標準,並為整個網路資訊提供支撐」的平台。
此外,更少的連結流量更意味著更少的志願者參與、更少的資金支持,最終導致內容可靠性降低。
AI爬蟲帶來的技術挑戰
維基媒體基金會近年來面臨日益複雜的AI機器人爬蟲,這些爬蟲的精密程度使得區分人類流量與機器人流量變得更加困難。這不僅影響流量統計的準確性,也對伺服器資源造成額外負擔。
解決方案與業界呼籲
對此,Marshall Miller提出的解決方案認為,大型語言模型和搜尋結果應該更有意識地為用戶提供與資訊來源直接互動的機會。Marshall Miller強調,為了讓人們信任網路上分享的資訊,平台應該清楚標明資訊來源,並且提供訪問和參與這些來源的機會。
維基百科自身的AI嘗試與挫敗
今年夏季,維基百科曾考慮在文章頂部加入AI生成摘要,但這項計畫在引發網站志願編輯強烈反對後,尚未啟動即告夭折。這顯示即使在維基百科內部,如何平衡AI技術與人類編輯智慧也成為棘手難題。
隨著AI技術持續改變人們獲取資訊的方式,維基百科的困境凸顯了網路知識生態正面臨重大轉折點。如何在擁抱技術進步的同時,維持可靠資訊來源的可持續發展,將成為整個產業必須正視的課題。
另一方面,維基媒體基金會也在嘗試將自身龐大的知識資料庫與生成式AI模型整合應用,藉此降低中小規模開發者導入使用門檻,減少生成式AI技術僅被少數科技巨頭壟斷情形,藉此強化維基百科內容在生成式AI應用趨勢中扮演重要資料來源,但能否在AI廣泛應用的生態下建立全新發展模式,暫時還無法確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