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與歐盟之間針對數位市場法案 (DMA)的激烈攻防,正從檯面上的輿論戰,正式延燒至盧森堡的歐盟普通法院。
在歐盟執委會正對該法案進行首次正式審查之際,彭博新聞報導指出,蘋果代表律師Daniel Beard在法庭上嚴厲批評數位市場法,稱其「施加了巨大且侵入性的負擔」。
指控數位市場法危害兒童,導致色情軟體流入
此次法庭上的強硬言論,呼應了蘋果近期一貫的公開立場,亦即將數位市場法塑造為一項「反消費者、反隱私」的立法。
蘋果在今年9月的一篇部落格文章中便已明確表示:「隨著時間推移,數位市場法顯然並未幫助市場,反而使其在歐洲更難經營。」
為了佐證其論點,蘋果甚至不惜以色情內容為例,強調數位市場法所帶來的潛在危險。蘋果指出:「這是iPhone首次能從其他市集取得色情應用程式,而我們從未允許這些App在App Store上架,因為它們會產生風險,尤其是對兒童而言。」
歸咎數位市場法導致AirPods即時翻譯、iPhone鏡像等新功能延遲
除了強調安全風險,蘋果也將多項備受期待的新功能延遲,歸咎於數位市場法造成了阻礙。
根據蘋果的說法,這些被迫推遲的功能包含AirPods的即時翻譯、macOS上的iPhone鏡像功能,以及地圖服務中的已訪地點與偏好路線等功能。此舉顯然是試圖將數位市場法描繪成阻礙創新的絆腳石。
蘋果的三大法律挑戰:硬體、App Store與iMessage
彭博新聞進一步分析,蘋果此次在法庭上對數位市場法的挑戰,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
• 硬體互通性:蘋果反對數位市場法中關於要求iPhone必須與競爭對手的硬體 (例如耳機或智慧手錶)協同運作的規定,聲稱這將帶來嚴重的安全風險。
• App Store的納管:蘋果持續反對其App Store被數位市場法納入「守門人」 (gatekeeper)規範的核心地位。
• iMessage的調查:蘋果同時也反對歐盟執委會先前針對iMessage是否也應被納入數位市場法規範所展開的調查。
歐盟反擊:蘋果藉「圍牆花園」獲取超額利潤
面對蘋果的激烈批評,歐盟執委會也毫不退讓。
歐盟執委會律師Paul-John Loewenthal在法庭上強調蘋果在歐洲的巨大影響力。他指出,蘋果對iPhone的「絕對控制權」,使其在競爭對手無法立足的市場中,獲得了「超額利潤」 (supernormal profits)。
Paul-John Loewenthal強調:「蘋果決定了誰能進入、誰能向iPhone用戶提供產品與服務。而透過這種控制,蘋果鎖定了超過三分之一的歐洲智慧型手機用戶。」
事實上,雙方的緊張關係在9月就已經檯面化。當時蘋果要求歐盟執委會廢除數位市場法法案,但遭到強硬回絕。歐盟發言人Thomas Regnier當時回應,歐盟執委會「絕對無意」放棄該法案,並且批評蘋果「自數位市場法生效以來,根本性地在抵制法案中的每一個細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