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動態 生活 硬體 筆電 蘋果 處理器 觀察 軟體 頭條話題

相比蘋果M1處理器,Intel處理器或許只在效能上取得優勢

近期接連針對蘋果搭載M1處理器的新款Mac機種,以及AMD推出的Ryzen 5000系列筆電處理器效能表現,Intel再次以「貼近真實效能體驗」做出回應,強調旗下處理器以真實使用情境所量測數據有更明顯效能優勢。不過,若以更具體使用體驗來看蘋果換上M1處理器的新款Mac機種,顯然在Intel的測試結論也有不公允情況。

, 相比蘋果M1處理器,Intel處理器或許只在效能上取得優勢, mashdigi-科技、新品、趣聞、趨勢
▲ExpertBook B9400CE

事實上以Arm架構打造的M1處理器,以及採x86架構設計的Intel處理器,在基礎指令集設計運作方式就有明顯不同,加上過去以來Wintel合作模式持續擴展情況下,使得市場主流軟體、服務幾乎都是針對x86架構處理器打造為主,尤其早期以Windows作業系統環境為主要發展的PC遊戲市場,至今依然是以x86架構硬體環境使用為主,幾乎甚少遊戲業者會同時針對Mac硬體環境製作遊戲內容。

效能上或許不比Intel,但M1處理器提升幅度卻比想像高

但是在先前測試結果中,Intel是以Core i7-1185G7處理器與蘋果M1處理器作比較,顯示Intel也並未忽視M1處理器所帶動效能表現,甚至在筆者先前實際測試體驗結果,藉由搭載M1處理器的13.3吋MacBook Pro,配合以Rosetta 2模擬方式執行對應Mac硬體環境的Steam,依然可在某種程度上流暢地遊玩3A等級的《古墓奇兵:暗影》,顯示M1處理器確實在效能提升表現相當有感。

, 相比蘋果M1處理器,Intel處理器或許只在效能上取得優勢, mashdigi-科技、新品、趣聞、趨勢

而因為架構差異與執行作業系統環境不同,使得搭載M1處理器的Mac機種,無法像搭載Windows作業系統與Intel處理器的筆電可對應更多遊戲,以及更多第三方應用軟體相容支援,但是從Rosetta 2僅以模擬方式就能讓使用者幾乎無縫銜接使用新款搭載M1處理器的Mac機種,同時在效能表現也未有明顯折損,更能凸顯蘋果在M1處理器效能設計提升。

以微軟同樣期望藉由Arm架構處理器打造常時連網筆電比較的話,在與Qualcomm合作的新款Snapdragon 8cx處理器設計中,主要還是設定與Intel Core i5等級處理器比較,同時在軟體相容表現雖然也能做到直接模擬運作,但流暢度與實際執行效能表現卻在多次更新之後才逐漸有所改善,反觀蘋果卻在一開始就讓使用者能以幾乎無縫銜接方式使用新款Mac機種,因此也獲得不少正面評價。

, 相比蘋果M1處理器,Intel處理器或許只在效能上取得優勢, mashdigi-科技、新品、趣聞、趨勢

, 相比蘋果M1處理器,Intel處理器或許只在效能上取得優勢, mashdigi-科技、新品、趣聞、趨勢

, 相比蘋果M1處理器,Intel處理器或許只在效能上取得優勢, mashdigi-科技、新品、趣聞、趨勢

電池續航表現更是M1處理器吸引人之處

另一方面,Intel雖然質疑蘋果是以調低螢幕亮度達成長達18小時以上待機使用時間,若是在相同螢幕亮度表現下,就會讓待機使用時間縮減至10小時左右,甚至不比搭載Intel處理器的筆電使用表現,因此質疑蘋果所作測試有所不公。

不過,Intel在此項測試中也未以相同規格的Mac機種進行測試,反而是以搭載Core i7-1165G7處理器的宏碁Swift 5筆電產品作為比較。

, 相比蘋果M1處理器,Intel處理器或許只在效能上取得優勢, mashdigi-科技、新品、趣聞、趨勢

理論上來看,Intel其實可以使用相同硬體設計的13.3吋MacBook Pro進行比對,但在Intel提出測試結果卻未這麼做。以筆者的實際使用經驗來看,即便是過往蘋果強調搭載Intel處理器的筆電電力續航表現可達10小時以上,這樣的說法基本上都要打個折扣,在一般使用情況下幾乎是在2-3小時左右就必須充電,反而在採用M1處理器的Mac機種可以有更長續航時間表現。

即便電池續航時間僅像Intel說明只有10小時左右使用時間,卻也足以支撐使用者一天在外的使用需求,同時也是此次換上M1處理器的Mac機種更吸引人之處。

協同使用體驗其實才是蘋果產品真正強項

此外,在Intel的「貼近真實效能體驗」測試中,並未提到的是整體使用體驗的流暢度,例如同樣是iPhone使用者的話,可以藉由iCloud帳號同步方式快速讓Mac存取手機網路熱點,或是將手機上查詢內容直接傳送到筆電上觀看,甚至所有內容都能更方便與Mac機種同步使用,而iPad現在更可透過「並行」功能,直接成為Mac機種外接螢幕使用,藉此讓使用者工作使用效率提升。

但這樣的使用體驗,在採用Intel處理器的Windows筆電就很難實現,即便目前有不少品牌如華碩、三星、華為等,都已經針對Android手機連動進行最佳化,依然會受限於是否使用相同品牌手機,或是最佳化程度上的差異,若使用者使用的是iPhone有可能更難實現無縫連動的操作體驗。

更何況,蘋果此次在搭載M1處理器的Mac機種,更加入支援能以Catalyst技術相容使用iOS或iPadOS平台App的功能,讓使用者能使用更多第三方軟體應用服務,甚至可讓Mac機種使用iOS平台上的遊戲內容,藉此改善過往Mac軟體相對缺乏困境。

小結

實際上來看,確實Intel處理器比起蘋果M1處理器仍有較高效能表現,因此在蘋果高階Mac機種部分依然維持採用Intel處理器產品。但依照蘋果日前說法,在未來時間內將會逐漸以Apple Silicon處理器產品替代現有Intel處理器設計,意味接下來將會有更高效能的處理器應用產品問世,同時預期被人詬病的螢幕外接數量限制、記憶體容量上限,乃至於無法藉由Thunderbolt使用外接顯示卡設備等問題,都會在後續更新中獲得改善。

從M1處理器的設計來看,雖然在效能與電池續航表現設計仍有一定侷限,但是相比過往採用Intel處理器設計版本的Mac機種,實際上讓使用者相當有感的卻是電池續航表現,同時整體使用體驗更不像換上Arm架構處理器的Windows筆電會有諸多軟體服務相容問題,甚至不影響原本使用模式,還可以與原本的蘋果產品維持整合使用。

因此雖然在整體效能、遊戲體驗並未能追過Intel,但蘋果在建立整體使用體驗與產品連動還是較為完整。

楊又肇 (Mash Yang)
mashdigi.com網站創辦人兼主筆,同時也是科技新聞業流浪漢。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