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IFA 2025正式開始前,Dolby實驗室宣布推出全新影像標準Dolby Vision 2,標榜將現有HDR規格進一步進化,藉由更強大的影像處理引擎與智慧提升工具,讓電視畫質不僅可呈現HDR效果,更能呈現「超越HDR」的影像視覺感受。而首波支援品牌為海信 (Hisense)領銜,並且將與法國串流影音服務Canal+合作,推動更多內容體驗。
Content Intelligence:連結創作者與觀影者
Dolby Vision 2技術核心在於全新Content Intelligence系統,透過AI技術自動調整電視的顯示效果,不僅考量影像本身,也能根據環境光線與場景特性做出最佳化。
例如「Precision Black」 (精準黑色)能讓黑暗場景保留更多細節,而「Light Sense」 (光感)則會偵測環境光亮度,避免畫面過暗或過曝。同時,針對運動賽事與遊戲內容,Dolby Vision 2分別加入「運動」 (Sports) 與「遊戲最佳化」 (Gaming Optimization)調整,在白點校正、動態控制等方面進一步提升流暢度與臨場感。
超越HDR的新功能
新版本加入「雙向色調映射」 (Bi-directional Tone Mapping),讓高階電視能展現更高亮度、更銳利對比與更飽和色彩,同時維持創作者原始作品呈現效果。而「真實動作」 (Authentic Motion)功能則是全球首個以創作者為導向的動態控制工具,讓電影或劇集中的場景能夠更接近真實影院感受。
兩種版本,逐步推廣
Dolby Vision 2將分為Dolby Vision 2 Max與標準兩種版本,前者針對旗艦電視設計,可發揮完整硬體效能,後者則針對主流電視,依靠新影像引擎與Content Intelligence系統提供最佳化體驗。
首波應用與後續展望
中國海信將成為首家導入Dolby Vision 2規格的電視品牌,將應用在其高階RGB-MiniLED顯示面板機種。同時,法國串流影音服務平台Canal+也計畫將Dolby Vision 2運用在電影、影集與體育直播,推動生態圈快速成長。
隨著CES 2026即將到來,外界也期待更多品牌展示Dolby Vision 2的實際效果,甚至帶來更多創作者導向的新應用。對電視產業而言,Dolby Vision 2不僅是畫質進化,更是重新定義「家庭影院體驗」的重要里程碑。
Dolby Vision vs Dolby Vision 2規格差異:
| Dolby Vision (2014 推出) | Dolby Vision 2 (2025 推出) | |
| 核心技術基礎 | • 首批 HDR 標準之一,支援 12-bit 色深(實際消費性產品多為 10-bit)。 • 動態 Metadata,逐場景或逐影格調整亮度與顏色。 • 高峰亮度上限依硬體支援(理論上可達 10,000 nits,但實際常見 1,000–4,000 nits)。 | • 新的 影像引擎(Image Engine),整合 AI 運算。 • 新增 Content Intelligence,根據環境光、內容類型自動最佳化。 • 支援 雙向 Tone Mapping,讓電視能更精準呈現創作者意圖,同時釋放硬體峰值亮度。 |
| 畫質提升面向 | • 強調「忠於原作」,透過 Metadata 呈現準確對比與色彩。 • 對於動態場景,主要依靠電視本身的補償技術。 | • Precision Black:提升暗場細節,避免黑位死黑。 • Light Sense:感測環境光,動態調整影像。 • Authentic Motion:首個「由創作者驅動」的動態控制工具,讓運動畫面更接近電影質感。 • 運動/遊戲最佳化:針對高更新率、低延遲的遊戲和體育內容做專屬調整。 |
| 硬體與版本差異 | • 適用於中高階電視與部分行動裝置。 • 單一版本,依裝置效能決定畫質水準。 | • Dolby Vision 2 Max:專屬高階電視,完整解放硬體效能。 • Dolby Vision 2(標準版):提供主流電視使用,核心功能仍保留。 |
| 內容生態 | • Netflix、Disney+、Apple TV+ 等平台廣泛支援。 • UHD Blu-ray、遊戲機(Xbox Series X|S)已有支援。 | • 首發由 Hisense 高階電視 支援,特別是 RGB-MiniLED 機種。 • 法國 Canal+ 確定導入,用於電影、影集與體育直播。 • 預期 CES 2026 將有更多品牌宣布支援。 |
| 總結 | • Dolby Vision = HDR 的基礎標準 → 強調色彩與亮度準確性。 | • Dolby Vision 2 = HDR 進化版「Beyond HDR」 → AI + 雙向 Tone Mapping + 運動/遊戲專屬優化,帶來更貼近創作者意圖、同時符合現代顯示器效能的畫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