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太空總署 (NASA) 稍早宣布,其與洛克希德馬丁 (Lockheed Martin) 合作近十年、目標消除「音爆」(sonic boom) 的X-59 靜音超音速技術 (Quiet SuperSonic Technology) 實驗機,已經在加州完成其首次飛行。此次首飛成功,標誌著重啟陸上商用超音速飛行的可能性邁出了關鍵一步。
2025禁令解除帶來新契機
由於美國政府於今年6月6日簽署行政命令,正式解除自1973年以來實施「禁止超音速客機在美國本土上空飛行」禁令之後,美國太空總署與洛克希德馬丁的合作更為密切,尤其針對X-59的研究工作顯得更具迫切性。
其收集到的飛行數據,將用於建立與陸上商用超音音速飛行相關的技術,以及透過數據研究飛行時的噪音可接受門檻,提供關鍵的科學依據。
飛行測試驗證初步性能,後續將進行社區接受度測試
根據洛克希德馬丁公布訊息,此次飛行於本週二 (10/28) 進行,X-59從加州棕櫚谷 (Palmdale) 的美國空軍42號工廠 (Plant 42) 起飛,安全降落至其新基地——NASA的阿姆斯壯飛行研究中心 (Armstrong Flight Research Center)。洛克希德馬丁表示:「X-59的表現完全符合計畫,驗證了其初步的飛行品質與空氣動力數據。」
隨著首飛完成,美國太空總署與洛克希德馬丁規劃將進行後續測試,重點將放在量測X-59的「聲音特徵」(sound signature),並且展開「社區接受度測試」(community acceptance testing),以評估一般大眾對新型超音速聲響噪音的反應。
獨特設計旨在將「音爆」轉為「音槌聲」
X-59專案的最終目標,是為未來的商用超音速飛行 (超過1馬赫,約768mph飛行速度) 鋪平道路,大幅縮短人員與貨物的運輸時間。
不過,傳統超音速飛行產生的巨大音爆所產生影響,以及推動超音速飛行時的燃油消耗與空污排放問題,導致美國自1973年4月27日起便禁止在陸地上空進行超音速飛行,以避免噪音污染與潛在的財產損害。
為解決此問題,X-59採用了獨特的空氣動力學設計,包含將噴射引擎放置在機身頂部,並且利用極其尖銳細長的機鼻,藉此分散飛行時產生的衝擊波。美國太空總署在2023年曾說明,如果地面上的人們還能聽到相關聲噪的話,這種設計應能將震耳欲聾的音爆,大幅減弱為「音槌聲」 (sonic thump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