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海科技集團 (Foxconn) 於今日 (11/21) 舉辦的 HHTD25 鴻海科技日上,除了展示多款電動車與 AI 基礎設施外,董事長劉揚偉也針對外界關注的美國關稅議題、AI 技術佈局,以及日本電動車市場策略做出了回應。劉揚偉強調,鴻海擁有全球最完整的供應鏈佈局,面對地緣政治與關稅變化,將透過「在地製造」 (Made in Local策略,特別是強化在美國的 AI 基礎設施生產能力來因應。
攜手 OpenAI、SoftBank,深化美國「AI 基礎設施」製造
針對此次宣布與 OpenAI 的合作,劉揚偉指出,這不僅是商業訂單,更是鴻海在美國建立「下世代 AI 基礎設施」的重要里程碑。雙方將共同設計與開發未來多個代次的 AI 資料中心機架,並且直接在美國據點進行生產。
劉揚偉表示,OpenAI 執行長 Sam Altman 認為這是「美國再工業化」的契機,而鴻海作為全球最大 AI 伺服器製造商,有能力在美國製造包括線纜、網路、冷卻和電力系統在內的關鍵零組件。
此外,鴻海也與 SoftBank 保持緊密合作。雙方在美國俄亥俄州 (Ohio) 的合作項目,將聚焦於打造支援 AI 運算的超級電腦中心。劉揚偉強調,無論是與 OpenAI 還是 SoftBank 的合作,都顯示鴻海已從單純的硬體製造,轉型為提供從算力、平台到應用的「AI Factory」全方位解決方案提供者。
而對於與 OpenAI 的合作,劉揚偉強調雙方在近期洽談後,很快就確定合作方向,同時也說明與 OpenAI 合作,雙方雖然未簽署強制採購承諾,但考量 OpenAI 目前在 AI 技術發展腳步領先,並且在相關硬體設備技術有更大更新需求,因此認為與 OpenAI 合作將能帶動更大發展機會。
另外,劉揚偉也指出 OpenAI 先前宣布與 Softbank 俄亥俄州合作,實際上就是使用鴻海轉售給 Softbank 的工廠,因此可視為三方合作成果。
面對美國新政府可能帶來的關稅變數,劉揚偉認為,鴻海長期在美國威斯康辛州、德州、俄亥俄州等地的投資與產能佈局,將成為最具韌性的競爭優勢。至於針對美國境內製造成本可能增加問題,劉揚偉反而將重點放在生產製造的伺服器屬於高價格商品,因此聘僱人力成本並非問題,反而能否順利著品足夠人力才是最大考量。
MODEL A 瞄準日本與東南亞,EV 策略長關潤操刀「日系風格」
在電動車方面,由鴻海 EV 策略長關潤 (Jun Seki) 親自打造的全新參考車型 MODEL A,成為此次活動亮點。這款車型採用了「Being White」的造型哲學,強調簡約與純粹。
劉揚偉透露,MODEL A 是經過長期調查日本市場需求後所設計,採 B 級距 MPV 設定,具備側滑門與靈活空間,非常適合日本狹窄的道路環境與高齡化社會需求。
鴻海計畫將 日本 作為 MODEL A 的首發市場,並且已經開始與品牌客戶洽談,未來也計畫推向東南亞市場。
對於日本市場佈局方面,劉揚偉也表明將採取「在地製造」策略,因此說明接下來也會在日本境內生產電動車,藉此就近與在地業者合作,更預期將以此創造更多發展可能性。
深化日本佈局,與 Mitsubishi Fuso 合作電池供應
除了乘用車,鴻海在日本商用車市場也有斬獲。劉揚偉確認,鴻海與 Mitsubishi Fuso (三菱扶桑) 的合作正在深化,鴻海將為其電動商用卡車提供關鍵的電池包 (Battery Pack) 模組。
這也呼應了鴻海在高雄電池中心的佈局,該中心生產的磷酸鐵鋰 (LFP) 電池與新型電池技術,將成為支援日本及全球合作夥伴的重要後盾。透過「Time To Cost」與「Time To Market」的策略,鴻海正試圖在競爭激烈的電動車市場中,協助傳統車廠加速轉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