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Gemini 3與Nano Banana Pro等AI產品接連問世,Google在AI領域的攻勢一波接一波。Google執行長Sundar Pichai在《Google AI: Release Notes》Podcast節目中,與主持人、Google AI Studio產品負責人Logan Kilpatrick進行了一場深度對談。
在訪談中,Sundar Pichai不僅回顧了Google轉型為「AI優先」 (AI First)公司的十年歷程,更對未來做出了大膽預測。他認為,量子運算 (Quantum Computing) 將在五年內迎來與今日AI一樣的「令人屏息的興奮時刻」 (breathless excitement)。
回首2016:全端佈局的起點
Sundar Pichai在節目中透露,Google早在2016年就確立了「AI優先」的戰略方向。這一決策背後的推力,源自於2012年Google Brain著名的「貓臉識別」論文,以及2014年收購DeepMind後帶來的技術積累,最終在2016年的AlphaGo勝利中達到高潮。
鮮為人知的是,Google也在同年5月宣布了第一代TPU (張量處理單元)。Sundar Pichai強調,這是一個「全端」 (Full Stack)的賭注——從底層基礎設施、資料中心、TPU/GPU晶片,到上層的模型與產品應用,Google花費多年時間將這些積木堆疊起來,才得以在生成式AI爆發的當下,擁有足夠的底氣迅速回應。
Gemini 3與Nano Banana Pro:激發潛在創意
談及近期發表的Gemini 3與影像生成工具Nano Banana Pro,Sundar Pichai表示看到這些技術如何激發人們的「潛在創意」 (latent creativity) 是最令他興奮的事。他觀察到人們正利用這些工具,並且以其腦海中構思的方式來表達自我,特別是Nano Banana Pro在資訊圖表 (Infographics) 製作上的表現,讓他印象深刻。
Sundar Pichai也透露,他對即將到來的Gemini 3.0 Flash模型寄予厚望,甚至認為這可能是Google 「迄今為止最好的模型」,將能讓AI服務觸及更多用戶。
未來賭注:量子運算與「Project Suncatcher」
除了眼前的AI競爭,Sundar Pichai的目光已投向更遠的未來。他預言:「我認為在大約五年內,我們將對量子運算感到如同今日對AI一般的屏息興奮」,這意味Google將量子運算視為繼AI之後的下一個典範轉移。
此外,Sundar Pichai更在訪談中天外飛來一筆,提到了兩週前宣布的「Project Suncatcher」——一個計畫在2027年將資料中心建置於太空中的瘋狂計畫 (Moonshot)。
雖然聽起來不可思議,但Sundar Pichai認為,當你退一步思考未來所需的龐大算力時,這一切就變得合理了。他甚至打趣道,或許屆時太空中的TPU還能遇見那輛在軌道上漂浮的Tesla Roadster。
Vibe Coding:讓非工程師也能寫程式
而訪談中也觸及了「Vibe Coding」的概念,即透過AI工具讓不具備傳統程式背景的人也能構建軟體。Sundar Pichai分享了一個內部故事:一位Google傳播團隊的員工,利用Gemini 3在一次嘗試中 (one-shot) 就寫出了一個動畫HTML頁面,藉此教導兒子西班牙語動詞變位。
Sundar Pichai認為,這正是 AI 賦能個人的最佳例證。
從Gemini的全面落地到太空資料中心的宏願,Google顯然正試圖用更長遠的視角,來定義這場AI革命的下半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