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M稍早於年度量子開發者大會上宣布重大技術進展,定調將於2026年底前實現「量子優勢」 (Quantum Advantage),並且計畫在2029年推出具備容錯 (Fault-Tolerant) 能力的量子電腦 。
IBM 研究院院長暨IBM 院士 (IBM Fellow) Jay Gambetta強調,要讓量子技術真正普及,需要多方努力齊頭並進。他指出:「IBM是唯一能夠快速創新、同時發展量子軟體、硬體、生產製造及糾錯技術,實現量子實際應用的公司。」
2026量子優勢關鍵:IBM Quantum Nighthawk
為了達成2026年實現量子優勢 (即量子電腦能以優於所有傳統運算技術的方式解決問題) 的目標,IBM推出了迄今最先進的量子處理器——代號「Nighthawk」 (夜鷹) 。

預計於2025年底問世的IBM Quantum Nighthawk,具備以下核心能力 :
• 120量子位元:採用218個新一代可調耦合器,連接四個最近的量子位元形成正方形晶格,其耦合器數量相較於IBM Quantum Heron增加20%以上。
• 提升連接性:增加的量子位元連接性,讓使用者在保持低錯誤率的同時,可執行複雜度增加30%的電路。
• 支援5000個雙量子位元閘:此架構支援多達5000個雙量子位元閘 (two-qubit gates),這對於量子運算中關鍵的糾纏運行至關重要,適用於高運算力需求的議題。
IBM預期,第一批經過社群驗證的量子優勢案例將於2026年底公布。為此,IBM也宣布與Algorithmiq、Flatiron Institute及BlueQubit等夥伴合作,預計將創新成果貢獻給開放社群主導的機制進行驗證。
邁向2029容錯運算:實驗型處理器Loon亮相
針對更長遠的2029年容錯量子電腦目標,IBM同步推出代號「Loon」 (潛鳥)的實驗型處理器。
IBM表示,Loon首次展示IBM已具備發展容錯量子運算所需的關鍵元件。其創新之處在於引入了多個高品質、低損耗的路由層,實現超越最近鄰耦合器的「長距離片上連接」 (c-couplers),能以物理型態連接同一晶片上的遠距離量子位元。
此外,IBM也展示了另一項關鍵突破:利用傳統運算硬體,透過qLDPC碼以少於480nm的速度準確地進行實時錯誤解碼。這項工程成就比原計畫提前一年完成,為在超導量子位元上擴展qLDPC程式碼奠定了基礎 。
紐約州工廠將量產300mm量子晶圓
除了晶片設計的突破,IBM也宣布其位於紐約州阿爾巴尼奈米科技園區的工廠,將成為製造其300mm量子晶圓的主力,加速量子晶片的開發與量產規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