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l宣布執行長Pat Gelsinger退休,並且辭去董事長職務,將由Intel財務長David Zinsner及客戶端運算事業部總監Michelle Johnston Holthaus擔任臨時共同執行長,而Intel表示將繼續尋求新任執行長合適人選。
至於在擔任共同執行長期間,David Zinsner將維持擔任Intel財務長,同時Michelle Johnston Holthaus則維持擔任Intel客戶端運算事業部總監,並且兼任Intel新設立的產品執行長,管轄範圍涵蓋客戶端運算事業部 (CCG)、資料中心與人工智慧事業部 (DCAI),以及網路與邊緣運算事業部 (NEX)產品業務,而Intel董事會獨立董事Frank Yeary則將在此期間擔任臨時執行董事主席。
另外,Intel代工業務主管結構則維持不變,依然由今年7月自美光加入Intel的Naga Chandrasekaran博士擔任代工製造業務及供應鏈管理總經理,並且擔任全球營運長。
而Intel方面則感謝Pat Gelsinger在2021年回歸接任執行長,協助Intel在市場恢復競爭力,並且成為市場重要晶圓代工角色佈局重要推手。
在Pat Gelsinger退休之後,Intel將繼續尋求新任執行長合適人選,並且由David Zinsner與Michelle Johnston Holthaus擔任臨時共同執行長,預計簡化、提升Intel當前產品組合,並且強化Intel製造生產能力,同時使營運成本及手上資源最佳化。
市場認為Intel突發宣布Pat Gelsinger退休消息,與近期Intel發展不如預期有關,加上近年推出包含第13代、第14代Core系列處理器,因電壓演算法造成無法透過更新解決問題,僅能透過RMA保固換貨處理的情況,而今年推出的代號「Lunar Lake」、以Core Ultra 200V系列為稱的筆電處理器,原本被市場看好能與蘋果的Apple Silicon處理器抗衡,最終仍因成本考量走回原本設計方案,加上代號「Arrow Lake」系列桌機處理器雖然改善耗電等問題,卻未能在整體效能表現有所提升,因此也被玩家詬病,導致市場對其信心大幅受影響。
因此在接下來的新任執行長人選,勢必要面臨市場當前對於Intel的期待,同時也必須面對Intel當前市場處境所形成壓力。
以下為筆者個人看法:
雖然不少看法將Intel近期發展陷入窘境的原因,歸咎在Pat Gelsinger提出錯誤的帶領方針,但以Pat Gelsinger過去曾在Intel任職超過30年,並且在1989年推動80486處理器,更在2001年升任Intel技術長,帶領Intel推動Wi-Fi、USB、Intel Core系列處理器與Intel Xeon系列伺服器處理器等產品佈局,實際上對於Intel發展需求相當了解。
尤其在Pat Gelsinger於2021年2月回歸Intel接任執行長,並且大幅推動IDM 2.0改革,讓Intel進一步擴大佈局處理器代工業務,同時也在處理器製程技術設法追趕台積電、三星,甚至提出藉由採用競爭對手的先進製程打造處理器,例如代號「Lunar Lake」、以Core Ultra 200V系列為稱的筆電處理器,便是以台積電製程生產。
不過,Intel畢竟需要與眾多OEM、ODM業者合作,因此許多產品設計仍需考量合作夥伴需求,例如原本在「Lunar Lake」採用的整合記憶體設計,最終在妥協之下,於2025年1月預計推出的新款筆電處理器,以及後續推出設計捨棄此架構。
就整體發展來看,Intel當前更多困境在於其長久以來的發展「包袱」,例如前述提及與眾多OEM、ODM業者合作所產生「限制」,而Pat Gelsinger臨危受命回歸接任執行長,確實也推動不少改革,但顯然仍無法全面扭轉Intel當前發展侷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