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發科稍早公布 2025 年第三季財報,受惠於旗艦行動晶片天璣 9500 的需求優於預期,第三季營收以美元計算達到營運目標上緣。若以新台幣計算,則因實際匯率 (1 美元兌 30 元新台幣) 優於財測假設 (1 美元兌 29 元新台幣),季營收表現超出營運目標。
聯發科在法說會中強調,目前仍處於 AI 巨浪趨勢的非常早期階段,各行各業對代理AI (Agentic AI) 的持續創新正推動運算需求,聯發科將堅定掌握此成長機會。
雲端 AI:首款 ASIC 專案順利,2026 年 10 億美元營收目標不變
在雲端 (Cloud) 領域,聯發科重申客製化晶片 (ASIC) 是改善資料中心總擁有成本 (TCO) 的關鍵方案。而其首款 AI 加速器 ASIC 專案執行順利,維持 2026 年雲端 ASIC 營收可達 10 億美元的目標,並且在 2027 年可達數十億美元規模。
另外,聯發科也透露設計複雜度更高的接續專案已經在進行中,預計 2028 年起貢獻營收,同時也持續積極與第二家超大規模資料中心 (Hyperscaler) 客戶洽談新的 ASIC 專案,並且對此業務發展深具信心。
邊緣 AI:天璣 9500 雙核 NPU 獲客戶採用,2 奈米晶片 2026 推出
在邊緣端 (Edge),聯發科持續推動裝置端 AI 創新,近期分別推出以下兩項產品:
• 天璣 9500: 採用雙核心 NPU 架構 (高性能 NPU 處理複雜指令 + 高效能 NPU 運行輕量模型),客戶已利用此架構提升拍照、AI 助理等體驗。
• GB10 專案: 與 NVIDIA 共同設計的 GB10 (用於NVIDIA DGX Spark 項目) 已經正式量產,可在本地端對 2000 億參數模型進行推論、微調 700 億參數模型。
• 先進製程: 聯發科已在今年第三季完成首顆採用台積電 2 nm 製程晶片的設計定案 (tape-out),預計產品於 2026 年推出。
第三季三大業務營運表現回顧
手機業務 (佔營收 53%):
• 季減 4%,年增 4% (新台幣)。
• 年增主因天璣 9500 需求強勁。首批客戶如 vivo X300、OPPO X9 系列已在中國推出,年底前將陸續於印度、東南亞、歐洲上市。
智慧裝置平台業務 (佔營收 42%):
• 季減 6%,年增 14% (新台幣)。
• 年增主因平板電腦導入 AI 帶動產品組合優化,以及網路連結產品市佔增加。季減主因部分需求提前於上半年拉貨。
電源管理 IC 業務 (佔營-收 5%):
• 季減 10%,年減 4% (新台幣)。
展望:手機、GB10、車用成長,抵銷消費電子季節性下滑
展望 2025 年第四季,聯發科預期旗艦手機 (天璣 9500)、GB10 專案以及車用晶片營收將較上季成長,這些動能有望抵銷消費性電子產品的季節性下滑。
而若以第四季營收目標中間值計算,聯發科預期 2025 年全年營收可達超過 190 億美元規模。展望 2026 年,聯發科則預期將持續有很好的成長機會,面對產能吃緊的情況,公司將策略性地調整價格,並且重新分配各產品線產能,以反映不斷上升的製造成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