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AI聊天機器人逐漸普及的同時,Meta宣布將開始蒐集用戶與AI對話內容,用於廣告與內容推薦的精準化。這項政策將從2025年12月16日正式生效,並且自10月7日起透過應用內通知與電子郵件方式告知用戶。
AI對話也成為廣告數據來源
根據Meta說明,未來使用者與AI聊天機器人的互動,將被視為廣告演算法的輸入數據之一,用來作為「個人化」Facebook與Instagram內容與廣告呈現。例如,用戶若與AI聊到登山議題,可能很快會在動態牆上看到登山社團推薦、好友的健行貼文,或是登山鞋與裝備的廣告。
Meta隱私政策經理Christy Harris向路透新聞表示:「人們與AI的互動,將成為進一步影響內容與廣告個人化的資料來源之一。」
這類基於使用行為的定向廣告作法並非首例,從瀏覽紀錄、購物紀錄到社交互動早已成為廣告精準投放的判斷基礎。不過,在過去一般認知裡,一對一對話相對屬於隱私空間,而Meta將AI聊天內容納入廣告數據,則再度挑戰了隱私與商業利益的邊界。
無法選擇退出
根據華爾街日報報導,這項新政策並未提供「選擇退出」的選項,也就是說,只要使用Meta提供的AI聊天功能,其對話就會被納入廣告資料來源。
Meta強調,AI將不會蒐集與「宗教信仰、性傾向、政治立場、健康狀況、種族或族裔、哲學信仰與工會會員資格」相關的內容,但外界仍普遍建議用戶避免在AI對話中涉及敏感資訊。
區域限制與未來影響
這項政策將在全球大部分地區上線,但歐盟與南韓在初期並未實施範圍內,顯示Meta可能考量到當地嚴格的隱私法規 (如GDPR與韓國個資法)而暫時排除。
業界分析認為,Meta作法舉顯示AI對話已經不再只是單純的互動工具,而是下一階段數據蒐集的重要來源。意味企業正積極將生成式AI的「使用脈絡」轉化為商業價值,甚至可能成為未來廣告精準投放的主要依據。
AI不是你的朋友
正如許多評論指出,AI聊天機器人看似親切,但最終仍是數據蒐集與商業服務的一環。Meta這項政策再度提醒使用者,與AI的每次互動都可能留下足跡,並且被轉化為廣告營收的一部分。
對於期待AI能成為「個人助理」的使用者而言,這項改變可能令人失望。但是對Meta來說,這或許是延續其廣告商業模式,並且在AI競爭下尋求新成長的必然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