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AI浪潮的推動下,Google Cloud正從原本為Alphabet旗下長期虧損的部門,開始轉變為增長最快的業務之一。根據Alphabet日前發布的2025財年第三季財報,其雲端業務營收年增34%,超過150億美元,此強勁增長主要歸功於市場對AI基礎設施與服務 (包含Google自研Gemini模型) 的應用需求。
而Google Cloud目前業務成長趨勢,將有望挑戰YouTube,成為Alphabet僅次於搜索廣告的第二大收入來源。
不過,Google Cloud的「逆勢」成長背後,實際上伴隨著巨額投入。Alphabet今年已兩度因雲端業務基礎設施建設需求,進而上調資本支出預期,最新預計支出規模高達910億美元至930億美元,更暗示2026年的支出可能更高。
導入「非 Google 式」文化、改革銷售策略
此次轉變的核心人物,是從2018年加入Google Cloud的負責人Thomas Kurian。根據Synergy Research Group統計數據,在Thomas Kurian的領導下,Google Cloud的全球市佔率已從過去的7%增加至2025年的13%。
報導指出,這位前甲骨文高管為Google導入了「非Google式」文化,包含嚴謹的財務紀律與以客戶為中心的銷售模式,徹底改變了過去Google Cloud在爭取企業客戶方面步履維艱的局面。
Thomas Kurian的關鍵變革包含:
• 將銷售團隊的重點從「訂單量」轉向「營收」。
• 將銷售策略從按「地域」劃分,改為按「行業」劃分,以利提升服務專業性。
• 在北卡羅來納州和波蘭等租金相對低廉的地區開設新辦公室,藉此削減成本。
關鍵武器:開放TPU算力,獲Anthropic百萬顆大單
Google Cloud逆襲的關鍵武器之一,是其自研的AI晶片 (TPU)。過去TPU絕大部分僅供內部使用。報導稱,Thomas Kurian在2022年成功說服公司,將負責銷售TPU的團隊從核心工程部門轉移至Google Cloud,使其在爭取客戶時擁有了更強的議價能力。
在此策略下,Google Cloud開始向外部公司 (包含競爭對手) 提供其強大算力。Thomas Kurian表示:「我們是唯一一家既擁有自主研发的芯片 (TPU),同時又擁有自主研发的模型 (Gemini) 的超大規模數據中心運營商。」
此策略成功吸引了AI新創公司Anthropic青睞,雙方在今年10月擴大協議,Anthropic將使用高達100萬個Google Cloud的TPU運算資源。除Anthropic之外,包含蘋果、Safe Superintelligence在內的AI開發商也已經採用。
內部影響力擴大,代價高昂的追趕之路
Google Cloud的崛起正在改變Alphabet內部的權力分布。報導稱,Thomas Kurian在公司每週的「領導會議」上取得更大的影響力,而Alphabet執行長Sundar Pichai也表示:「Thomas Kurian 一直積極發聲,確保我們關注企業客戶。」
在經歷了2018年至2022年的持續虧損後,Google Cloud於2023年才首次實現盈利。如今為了滿足AI帶來的巨大算力需求,Alphabet正進行史無前例的資本投入。
面對外界對AI泡沫的擔憂,Sundar Pichai表示,預計Google Cloud業務將具有「很強的韌性」,並且強調Google已投入AI領域十年,未來十年也將繼續投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