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AI近期推出的「Sora」短影片平台,雖然仍僅在美加地區以邀請制提供使用,但已快速竄上App Store排行榜首位,其主打功能是透過AI生成影片,甚至能讓使用者上傳生物特徵資料,在生成影像中看到自己的「數位分身」。不過,隨著許多用戶嘗試利用知名角色製作惡搞影片,版權與智慧財產權的爭議也隨之浮現。
在「Sora」正式上線前,華爾街日報曾報導OpenAI採取「預設包含、除非拒絕」的授權模式,意味著若影視公司或版權方未明確表達反對,角色或內容便可能出現在生成影片中。這樣的做法引發爭議,尤其是當平台上出現皮卡丘、海綿寶寶與Sam Altman本人等深偽影像互動的影片時,更凸顯出版權控制的模糊地帶。
對此,OpenAI執行長Sam Altman於稍早發表部落格文章說明,公司將針對「Sora」進行兩項重大調整。首先,未來將提供「更細緻的版權控制」,轉為需授權方明確「選擇加入」 (opt-in)的模式,意味用戶將無法隨意生成帶有受版權保護角色的影片,除非相關權利人已經事先授權「Sora」使用。
Sam Altman指出,已有許多內容持有人對「互動式同人創作」表達興趣,認為這種新型態的內容參與可能帶來價值,但同時也希望能決定角色是否,以及如何被使用。Sam Altman坦言,即便有新規範,仍難避免一些「邊界案例」誤入生成影片,但至少能為多數情況設下清楚框架。
第二項調整則與商業模式相關,Sam Altman表示「Sora」未來將不只依靠「高需求時段額外收費」來維持運作,而是計劃加入影片生成的收益分享機制。但目前具體方式尚未公布,而OpenAI似乎打算與版權持有人共享部分收益,讓授權方能從角色或內容被使用中獲得回報。
Sam Altman強調,理想狀況下,這種新的互動參與本身對內容產業就具備極大價值,而版權分潤則能進一步補強利益結構。這也顯示出OpenAI逐步調整策略,試圖在AI生成自由度與版權保護之間找到平衡。
隨著「Sora」的快速走紅,以及AI在影像生成上的影響力持續擴大,未來如何兼顧創作者權益與使用者創作自由,將是OpenAI與整個產業必須持續面對的關鍵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