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vo旗下主打高性能與電競體驗的子品牌iQOO,今日 (11/28)正式進軍台灣市場,並且鎖定線上電商市場、特定管道提供實機體驗銷售模式,更以遊戲應用特性作為主打特色。而從近期iQOO品牌頻繁在國際市場佈局,藉此擴大vivo手機市場發展規模,加上台灣消費者對於高性能手機的需求來看,這一步棋似乎走得合情合理。
與vivo本家做出明確區隔,但在台仍與vivo品牌整合銷售資源
首先,必須先釐清iQOO的品牌定位。有別於vivo目前在台灣主打X系列的蔡司 (Zeiss)人文影像與旗艦定位,以及V系列機種主打的人像攝影體驗,iQOO自2019年從vivo品牌拆分獨立出來之後,便是以「生而強悍」 (Monster Inside)作為其品牌基因,鎖定的是追求極致效能、遊戲體驗與高性價比的網路原生世代。
從產品層面來看,iQOO的旗艦機種通常會第一時間搭載Qualcomm Snapdragon 8系列旗艦處理器,並且加上自家研發的Q系列電競晶片提升畫面幀率與散熱效率。此外iQOO與BMW M Motorsport品牌長期合作,將賽車元素融入外觀設計,也讓其產品識別度相當高。
這也意味著,在iQOO進入台灣,將能與現有的vivo產品線形成「互補」,而非有明顯「重疊」現象。vivo將繼續深耕影像與生活風格,iQOO則在效能參數與電競領域攻城掠地,並且與台灣既有品牌如華碩ROG、小米的POCO品牌作競爭。
不過,vivo台灣總經理陳怡婷也指出,雖然iQOO品牌目前在中國市場採獨立經營運作,但在台灣市場仍會維持與vivo品牌整合銷售資源,亦即除了會有既有團隊負責後續推廣銷售,並且持續擴增人員規模,部分行銷資源將會維持共用 (例如售後服務等),但在銷售策略還是會針對不同品牌產品的目標客群作差異化。
另一方面,陳怡婷更表示在iQOO品牌產品銷售策略也會作區隔,例如vivo將維持透過實體通路、電信業者合作銷售為主,iQOO品牌產品則會以線上銷售為主,因此與電商業者會有較深合作,同時因為目標客群也與vivo品牌不同,因此在銷售策略規劃必然也不一樣。
而配合iQOO品牌主打線上通路銷售形式,陳怡婷也表示接下來也會持續引進iQOO品牌周邊商品,藉此讓消費者能有更多選購項目,同時也能加強品牌識別度。
瞄準電競與高階性價比市場的真空帶
目前台灣市場在「電競手機」與「高性價比旗艦」這塊領域,競爭雖然激烈,但仍有不少切入空間。
• 電競手機端:華碩ROG Phone雖然穩居龍頭,但其定價策略相對較高,同時外型設計較為硬派。
• 高性價比端:小米旗下的POCO或Redmi K系列 (雖然K系列鮮少直接引進台灣,多半以產品改名方式上市)將是主要競爭者,同時不少銷售策略也相當接近,同樣會以線上銷售為主。
iQOO的優勢,在於能以比ROG Phone更親民價格帶,提供接近甚至並駕齊驅的效能表現,同時保留了較為適合日常使用的外觀設計 (不像部分電競手機過於厚重,或是顯得硬核)。對於那些「想要頂級遊戲效能表現,但不想拿一塊磚頭出門」的用戶來說,iQOO確實具有相當大的吸引力。
挑戰:價格、通路與品牌接受度
不過,進軍台灣市場並非僅是把手機運過來賣這麼簡單,筆者認為iQOO品牌登台,仍有幾項關鍵挑戰:
定價策略的拿捏:iQOO品牌在中國市場以極高性價比著稱,但進入台灣後,加上稅金、行銷與通路成本,目前以新台幣29999元價格銷售,而實際在通路銷售能否與實際銷售機種競爭,仍有待觀察。例如小米近期公布的國際版POCO F8 Ultra搭配16GB記憶體與512GB儲存容量版本,同樣搭載Snapdragon 8 Elite Gen 5處理器規格,但售價為新台幣23999元,凸顯此次在台推出的iQOO 15售價有些偏高。
銷售通路:目前iQOO品牌機種將以線上通路銷售為主,同樣競爭對手將包含小米的POCO等品牌競爭,是否能在線上通路做出差異化,顯然也是iQOO品牌接下來在台灣市場必須面臨課題。而陳怡婷指出將會同步加強部分實體通路的實機體驗,同時也透露將引進更多iQOO品牌週邊產品,或許將能加強消費者對iQOO品牌的識別印象。
品牌接受度:雖然不少知道iQOO品牌的消費者一直期待手機引進消息,但整體而言依然僅侷限在少部分族群,加上華碩ROG品牌早已吸引更多重度遊戲玩家青睞,而POCO品牌也已經以價格定位獲得不少玩家支持,因此iQOO品牌接下來能否順利吸引更多消費者青睞,同樣也很重要。
市場需要更多元的選擇
但就整體而言,筆者對於iQOO進軍台灣市場抱持樂觀且期待的態度。畢竟在目前的台灣手機市場,消費者對於「非電競外觀、但具備電競效能」的手機需求日益增加。
若iQOO能順利解決品牌接受度、銷售通路實際境等問題,並且定出更具競爭力的價格策略,憑藉其高性價比、獨顯晶片,以及與遊戲業者合作優勢,或許將能為台灣手機市場注入一股活水,甚至逼使其他品牌端出更多牛肉。
至於iQOO品牌後續能否在台灣市場順利推出與遊戲合作聯名款手機,甚至引進BMW M Motorsport聯名機種,或許將能吸引更多消費者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