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頭條話題
  • 人工智慧
  • 自動駕駛
  • 網路
  • 處理器
  • 手機
  • 展覽活動
    • CES
      • CES 2014
      • CES 2015
      • CES 2016
      • CES 2017
      • CES 2018
      • CES 2019
      • CES 2020
    • MWC
      • MWC 2014
      • MWC 2015
      • MWC 2016
      • MWC 2017
      • MWC 2018
      • MWC 2019
    • Computex
      • Computex 2014
      • Computex 2015
      • Computex 2016
      • Computex 2017
      • Computex 2018
      • Computex 2019
    • E3
      • E3 2014
      • E3 2015
      • E3 2016
      • E3 2017
    • IFA
      • IFA 2014
      • IFA 2015
      • IFA 2016
      • IFA 2017
    • TGS
      • TGS 2016
  • 關於我們
    • 關於mashdigi
    • mashdigi網站聯繫方式
2025 / 09 / 29 11:33 星期一
  • Login
mashdigi-科技、新品、趣聞、趨勢
  • 頭條話題
  • 人工智慧
  • 自動駕駛
  • 網路
  • 處理器
  • 手機
  • 展覽活動
    • CES
      • CES 2014
      • CES 2015
      • CES 2016
      • CES 2017
      • CES 2018
      • CES 2019
      • CES 2020
    • MWC
      • MWC 2014
      • MWC 2015
      • MWC 2016
      • MWC 2017
      • MWC 2018
      • MWC 2019
    • Computex
      • Computex 2014
      • Computex 2015
      • Computex 2016
      • Computex 2017
      • Computex 2018
      • Computex 2019
    • E3
      • E3 2014
      • E3 2015
      • E3 2016
      • E3 2017
    • IFA
      • IFA 2014
      • IFA 2015
      • IFA 2016
      • IFA 2017
    • TGS
      • TGS 2016
  • 關於我們
    • 關於mashdigi
    • mashdigi網站聯繫方式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頭條話題
  • 人工智慧
  • 自動駕駛
  • 網路
  • 處理器
  • 手機
  • 展覽活動
    • CES
      • CES 2014
      • CES 2015
      • CES 2016
      • CES 2017
      • CES 2018
      • CES 2019
      • CES 2020
    • MWC
      • MWC 2014
      • MWC 2015
      • MWC 2016
      • MWC 2017
      • MWC 2018
      • MWC 2019
    • Computex
      • Computex 2014
      • Computex 2015
      • Computex 2016
      • Computex 2017
      • Computex 2018
      • Computex 2019
    • E3
      • E3 2014
      • E3 2015
      • E3 2016
      • E3 2017
    • IFA
      • IFA 2014
      • IFA 2015
      • IFA 2016
      • IFA 2017
    • TGS
      • TGS 2016
  • 關於我們
    • 關於mashdigi
    • mashdigi網站聯繫方式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mashdigi-科技、新品、趣聞、趨勢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首頁 平板

換上M4處理器、越來越像MacBook的iPad Pro動手玩,你該換它嗎?
蘋果這兩款產品是互為競爭,還是互相協作?

撰文: 楊又肇 (Mash Yang)
2024-09-02 - 更新於 2024-09-03
in 平板, 生活, 硬體, 蘋果, 觀察
A A
0
分享至 Facebook分享至 Twitter分享至 LINE

說到iPad,在蘋果由創辦人、前執行長Steve Jobs於2010年1月27日首度對外發表,並且在同年4月3日正式上市的第一款iPad,當時會認為是一款螢幕比較大、無法撥接電話的「iPhone」,但是可以安裝各類App,藉此使用各類功能,而蘋果當時說明此項產品將改變過往的平板裝置。

▲今年推出、換上M4處理器的新款iPad Pro

越來越像MacBook的iPad產品定位?

隨著多年過去,iPad產品的變化除了變得更薄、尺寸也逐漸分化出不同規格,不僅推出更小尺寸,同時也提供更大螢幕設計,甚至後續更加入手寫筆使用體驗,而加上鍵盤配件之後,更讓iPad機種變得更像是一台「筆電」。

不過,蘋果在2018年的WWDC上強調不會將macOS與iOS作業系統合併,同時也在後續重申Mac與iPad機種分屬不同產品訴求,更表明iPad在後續有諸多使用體驗會與MacBook系列筆電重疊,但絕對不會有相互取代情況發生,反而更像是互補作用。

▲目前iPad的使用模式與MacBook越來越接近,但蘋果對於這兩款產品定位仍是不同
▲iPad目前與MacBook也能有高度連動性,例如透過「並行」設定將iPad當作延伸顯示器,或是作為鏡像輸出使用,並且能透過「通用控制」直接以MacBook上的觸控板、鍵盤操作兩款裝置

當然,這部份還是要從實際使用情況來看,例如筆者平常以文字撰寫、照片處理為主的使用情形,其實透過iPad就能完成,甚至更多以網頁遊覽、影音播放或內容展示為主,需要更高頻繁輸入文字,或是處理更複雜內容時,才會改以MacBook機種進行相關操作。

而在當前iPad系列產品中,從最入門設計iPad到鎖定頂規使用需求的iPad Pro,基本上都能提供「筆+鍵盤+平板」的使用體驗,同時都能配合MacBook作為延伸螢幕或輔助「配件」使用,主要差異則在於處理器效能、螢幕使用體驗,以及包含支援的手寫筆與鍵盤配件規格差異。

▲搭配Apple Pencil進行手寫、繪圖已經成為iPad主要操作使用模式
▲透過iPad觀看影片是相當常見使用功能
▲目前越來越多創作者也會直接透過iPad剪輯影片
▲配合本身搭載的相機系統亦可讓使用者直接透過iPad紀錄影像,並且直接用於內容創作

此次體驗的新款iPad Pro主要換上運算效能更高的M4處理器,並且換成亮度更高的OLED顯示面板,蘋果更同步推出新款Apple Pencil Pro,以及對應新款iPad Pro使用的巧控鍵盤,藉此讓新款iPad Pro能有更進階的使用體驗。

率先換上M4處理器的新款iPad Pro

蘋果在今年更新的iPad Pro,率先換上以台積電第二代3nm製程生產,容納超過280億組電晶體的M4處理器,其中配置10核心設計的CPU、10核心設計的GPU,以及強化設計的神經運算引擎,對比第一代神經運算引擎提升60倍效能,相比M2處理器在CPU效能提升50%,GPU效能更提升4倍以上,藉此對應更多人工智慧運算需求。

▲此次體驗的11吋iPad Pro
▲背面外觀與先前版本沒有太大差異,此次主要更新重點在於率先換上M4處理器

不過,為了在更薄機身維持穩定運作, 蘋果在新款iPad Pro導入石墨導熱層,並且透過機身背面銅質設計的蘋果金屬標誌進行散熱,強調比先前的iPad Pro在散熱效率提升20%。

▲ 蘋果在新款iPad Pro導入石墨導熱層,並且透過機身背面銅質設計的蘋果金屬標誌進行散熱,讓M4處理器效能可以更穩定輸出

而率先在iPad Pro換上全新M4處理器,不少看法認為是為了接下來的「Apple Intelligence」服務作準備,但筆者看法更著重在內部散熱空間更具挑戰的iPad Pro放入效能更高處理器,其實是為了凸顯不少在iPad Pro上的應用服務需要更高運算效能,例如影音剪輯、內容創作即時渲染等,藉由更高運算效能的M4處理器將能在更短時間內完成運算工作,並且在輕薄機身內維持電力輸出平衡。

是否因應「Apple Intelligence」服務作準備,不能完全說沒有,但蘋果主要目的應該不是在此,畢竟接下來即將推出的iPhone 16,或許才是能更進一步完整發揮「Apple Intelligence」服務的裝置。

螢幕部分,則是換上名為Tandem OLED的Ultra Retina XDR顯示螢幕,透過2片OLED顯示面板疊合,藉此讓螢幕顯示亮度提升,同時也能對應更精準的控光表現,標榜能對應1000nits亮度表現,以及高達1600nits峰值亮度,而蘋果也標榜藉由奈米等級的玻璃表面材質,讓專業用戶能以抗光塗層降低螢幕反光干擾問題。

至於取消原本使用Mini LED顯示面板,改以2片OLED顯示面板疊合的作法,蘋果給出答案是為了進一步讓機身變得更薄,同時也能讓螢幕亮度提升至1600 nits,另外也能對應更純淨的黑色表現,另外改為OLED顯示面板也能讓整體電池使用時間延長。

▲換上OLED顯示面板讓新款iPad Pro變得更加輕薄,機身重量也變得更輕

跟新款iPad Air一樣,新款iPad Pro同樣將1200萬畫素視訊鏡頭移到螢幕長邊上側,藉此對應更自然的視訊通話體驗。

隨著換上OLED顯示面板,新款iPad Pro也藉此讓機身厚度大幅下降,在11吋版本厚度降低為5.3mm,12.9吋版本更減少為5.1mm,標榜比蘋果過去推出的iPod nano還要輕薄,成為蘋果有史以來最薄產品。

全新巧控鍵盤更方便使用,但無法用於舊款iPad Pro

配合此次iPad機種更新,蘋果也宣布推出針對新款iPad Pro推出的全新巧控鍵盤,其中讓鍵盤排列、功能與MacBook機種相仿,甚至配置具備觸覺反饋、操作面積更大的觸控板,另外也加入能更方便控制螢幕亮度等功能的快速鍵設計,鍵盤框體更改為鋁合金設計,因此讓整體重量會變得稍微重一些,但質感也增加許多。

▲此次配合新款iPad Pro更新的全新巧控鍵盤,讓觸控板面積變得更大,鍵盤上方也加入功能按鍵配置,使用角度也重新做了調整,使其操作更為便利
▲一樣是透過iPad Pro背面的聰穎接點連接巧控鍵盤,但由於磁吸位置做了改變,因此新款巧控鍵盤無法用在舊款iPad Pro,甚至是新、舊款iPad Air

但基於機身厚薄情況有差異,加上磁吸位置有改變,因此全新巧控鍵盤無法用於舊款iPad Pro,另外也無法用在新、舊款iPad Air,這部份要特別留意。如果有不同使用需求,其實也可以參考羅技目前針對新款iPad Pro推出的保護殼配件。

新款Apple Pencil Pro

新款Apple Pencil Pro可分別對應新款iPad Pro與iPad Air,整體重量為19.15公克,其中搭載全新感測元件,可對應雙指壓按呼叫功能面板、連點兩下等操作手勢,並且可透過內建陀螺儀元件偵測手寫筆使用角度,並且透過觸覺反饋讓使用者透過筆觸感知書寫操作結果。

▲可對應新款iPad Pro與iPad Air使用的新款Apple Pencil Pro,主要新增全新感測元件,可對應雙指壓按呼叫功能面板、連點兩下等操作手勢,並且可透過內建陀螺儀元件偵測手寫筆使用角度,並且透過觸覺反饋讓使用者透過筆觸感知書寫操作結果
▲新增加的筆身壓按操作功能可在不同應用服務對應個別操作功能

跟第二代Apple Pencil一樣,Apple Pencil Pro也能對應磁吸固定在iPad Pro或iPad Air機身側面,並且透過無線感應方式充電,另外也一樣支援筆觸懸浮功能,另外也加入支援 蘋果尋找 (Find My)功能。

到底該選擇iPad Pro還是MacBook?

當購機金額來到新台幣35000元左右起跳價位,不少人應該會開始構思應該選擇有更大螢幕、更方便以鍵盤、觸控板操作的MacBook Air,或是MacBook Pro,還是選擇可結合Apple Pencil手寫、螢幕觸控與鍵盤操作,並且方便隨身攜帶的iPad Pro。

以筆者本身想法,iPad系列機種一直都有對應多元操作的使用特性,加上方便隨身攜帶使用特性,另外也有豐富的App Store上架應用服務、遊戲內容支援,其實是不少人使用選擇。

而MacBook近年藉由換上Arm架構的Apple Silicon處理器設計,因此在不犧牲效能情況下,使得電力續航時間大幅增加,擺脫過往帶出門使用會有電力焦慮的問題,但本質上還是依循傳統筆電使用設計,主要透過鍵盤、觸控板進行操作,螢幕也未如市場傳聞加入觸控功能,整體上比較適合需要長時間輸入文字等操作,或是對應運算效能更高的工作需求。

不過,即便電力問題獲得改善,目前因為採用Arm架構,加上蘋果目前市場策略,使得在MacBook上的遊戲內容、應用服務也越來越豐富,但在使用直覺性、方便攜帶性依然不比iPad,甚至iPad還能透過Apple Pencil進行更細膩的手寫繪畫操作。

因此從整體上來看,iPad在使用上較有彈性,同時也依照使用需求區分iPad Pro、iPad Air、iPad與iPad mini,而此次介紹的iPad Pro則是提供最高效能輸出,同時也對應更完整的「筆+鍵盤+平板」使用體驗。

但兩者其實還是可以協同使用,例如以iPad作為MacBook的延伸螢幕,或是透過蘋果裝置連動功能,讓iPad結合Apple Pencil使用特性能加快MacBook上的工作效率。以筆者為例,出差時作為外接螢幕使用,或是平常簽署書面合約、繪製內容所需配圖、輔助剪輯影片,或是工作之餘關看影片等,都是iPad不可或缺使用功能。

怎麼挑選?

新款iPad Pro提供太空黑與銀色款式,儲存容量從256GB起跳,最高可對應2TB容量規格。其中,額外搭載奈米等級玻璃表面材質螢幕版本則僅在1TB、2TB儲存容量版本提供,若是選擇256GB或512GB儲存容量則未有此規格選項,此外在11吋及13吋螢幕版本也各自提供Wi-Fi 6E,以及5G連網規格版本,11吋版本的台灣市場售價會從新台幣34900元起跳,13吋版本則從新台幣45900元起跳。

以實際需求來看,若個人偏重以iPad工作、創作為主,同時有執行效能與對應更進階功能需求,例如剪輯複雜影音內容、對於螢幕顯示色彩有高度要求,建議可以考慮iPad Pro,並且針對個人使用偏好挑選11吋或13吋版本。

而如果只有一般常態使用需求,蘋果目前在新款iPad Air也開始額外提供13吋版本,讓有大尺寸螢幕使用需求,但不需要iPad Pro等級效能的使用者有更多選擇,同時iPad Air也相當適合希望有更輕盈隨身攜帶使用需求,並且具有一定運算效能的使用族群。

至於以學生學習課業、一般日常娛樂使用為主的情況,其實標準款iPad就能符合不少人的使用需求,在第10代iPad也開始換上全新框體設計,並且加入更多配色選擇,其實也更適合喜歡活潑色彩的用戶族群選擇,但處理器運算效能自然就主要對應基礎使用需求,可能較不適合用在剪輯複雜素材內容的影音創作等使用情境。

Tags: appleApple SiliconHands oniPadiPad ProM4MacMacbook動手玩
ShareTweetShare
楊又肇 (Mash Yang)

楊又肇 (Mash Yang)

mashdigi.com網站創辦人兼主筆,同時也是科技新聞業學習者。

發佈留言 取消回覆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

翻譯 (Translate)

  • 熱門
  • 留言
  • 最新
訪談/Sony定調全新旗艦手機的Xperia 5,究竟是否歸類「Compact」定位?

訪談/Sony定調全新旗艦手機的Xperia 5,究竟是否歸類「Compact」定位?

2019-09-07
Raspberry Pi基金會宣布推出Raspberry Pi 5開發板,顯示供應鏈問題已經獲得改善

Raspberry Pi基金會宣布推出Raspberry Pi 5開發板,顯示供應鏈問題已經獲得改善

2023-09-28
Raspberry Pi推出以45美元起跳的Raspberry Pi Compute Module 5開發模組

Raspberry Pi推出以45美元起跳的Raspberry Pi Compute Module 5開發模組

2024-11-27
Google從明年5月起將讓非AMP格式網頁也能優先納入行動搜尋結果

Google從明年5月起將讓非AMP格式網頁也能優先納入行動搜尋結果

2
Ubuntu母公司確認計畫上市募股 但仍未有具體時程表

Ubuntu母公司確認計畫上市募股 但仍未有具體時程表

1

索尼互動娛樂證實PlayStation 5僅向下相容絕大多數的PlayStation 4平台遊戲

0
同樣提供13吋及15吋規格的新款MacBook Air換上M4處理器,新增天藍色選項

蘋果搭載M5處理器的MacBook系列機種傳準備量產,最快年底亮相

2025-09-29
Meta推出全新Vibes創作工具,所有短影音皆由AI生成

Meta推出全新Vibes創作工具,所有短影音皆由AI生成

2025-09-28
蘋果首款折疊手機「iPhone Fold」選在台灣試產,預計將於2026推出

美國勞資糾紛調查翻轉,蘋果執行長Tim Cook不再面臨勞工違法指控

2025-09-28
mashdigi-科技、新品、趣聞、趨勢

Copyright © 2017 mashdigi.com

  • 關於 mashdigi.com
  • 投放廣告
  • 聯繫 mashdigi.com

追蹤我們

Welcome Back!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orgotten Password?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

Log In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關於 mashdigi.com
  • 投放廣告
  • 聯繫 mashdigi.com

Copyright © 2017 mashdig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