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跟筆者一樣,都是同時使用iPhone機種及Android手機兩種智慧手機的話,或許也會考慮使用Apple Watch series 11,或是較為入門的Apple Watch SE 3,甚至可能是近期由Google推出的Pixel Watch 4?

本則內容是以Pixel Watch 4體驗體驗為主,並且與Apple Watch Series 11及Apple Watch SE 3進行比較,從中比較這三款智慧手錶在使用、功能與定位上的差異,作為選購時的參考。
Pixel Watch 4快速動手玩:設計與戴感簡約卻有質感
Pixel Watch 4採用41mm及45mm兩種尺寸,而此次體驗版本為45mm規格。錶身維持採用Actua 360顯示螢幕規格設計的圓形錶面,而邊框則進一步變窄,讓整體顯示區域變得更大,而亮度峰值更提升至3000 nits。



相比之下,Apple Watch Series 11則在外型延續多年產品設計語言,鋁金屬錶殼帶來成熟質感,而Apple Watch SE 3則定位入門款,外型設計延續Apple Watch系列錶款設計,價位則定位較親民設計。
在配戴體驗上,Pixel Watch 4的圓形螢幕與窄邊框在查看時間與通知時有更強「錶面就是螢幕」的感覺。Apple Watch series 11的操作則仍然流暢、系統與周邊支援完善,Apple Watch SE 3則在入門體驗上毫不妥協。


如果偏好圓形錶面,並且以使用Android手機系統為主的話,Pixel Watch 4顯然是唯一選擇,或是可選擇第三方品牌提供錶款,例如三星的Galaxy Watch系列。
而如果是以iPhone使用為主的話,則可依照功能與價位需求選擇Apple Watch series 11,或是Apple Watch SE 3,功能性自然是以前者最為完整,後者則主打性價比,但缺乏特定功能,如少了心電圖、血氧濃度功能,同時也無法少了深度計與水溫量測功能,但兩者都是採S10處理器,基本功能也大致相同。




功能焦點:健康監測、AI 整合與系統支援
Pixel Watch 4
Google在這一代為 Pixel Watch 4 導入了包括皮膚溫度感測器、衛星SOS (目前僅在不包括阿拉斯加、夏威夷及波多黎各的美國境內提供使用)、提升定位精準度的雙頻GPS等進階功能。作業系統為Wear OS 6,並且深度結合Gemini AI,錶機可執行語音命令、回覆訊息、分析健康數據,相比過往以訊息通知功能為主的設計,顯然更符合「智慧手錶」定位。
另外,Pixel Watch 4宣稱可維持約30–40小時的續航表現 (以45mm尺寸為例),而充電方面也能以快充規格在15分鐘補充較多電量。
Apple Watch Series 11
蘋果在Apple Watch Series 11加入了血壓警示 (hypertension notifications)、睡眠分數 (sleep score),以及更加耐刮玻璃等功能,另外電力續航時間也從前一代Apple Watch Series 10最長18小時,增加至最長24小時,而本身也支援完整蘋果產品生態連動與豐富App支援。
不過,相比前一代Apple Watch Series 10,兩者都是採用S10處理器與W3晶片設計,外觀設計也幾乎維持一致,差異幾乎僅在玻璃耐刮程度與電力續航時間表現不同,包含血壓警示、睡眠分數等新功能也都能在Apple Watch Series 10上使用,就連watchOS 26的Liguid Glass設計風格錶面也能透過升級使用。
因此如果先前就已經使用Apple Watch Series 10的話,不妨繼續配戴使用,但如果是Apple Watch Series 8以前錶款使用者,則建議可以升級使用。
相比Google在Pixel Watch 4整合Gemini AI,蘋果在Apple Watch series 11同樣整合Siri數位助理功能,同時也能對應Apple Intelligence服務,藉此對應更自然的口語互動感受。而雖然目前Apple Intelligence服務背後也串接OpenAI的ChatGPT功能,但整體使用體驗顯然仍不比在Pixel Watch 4上的Gemini AI互動感受。
Apple Watch SE 3
定位在「入門但值得用」的範疇,Apple Watch SE 3 雖缺少某些感測功能,例如心電圖與血氧濃度紀錄,但依然具備心率異常偵測、睡眠分數、睡眠呼吸中止症狀判斷,以及包含經期追蹤與SOS呼救等主要功能,因此還是可以滿足絕大部分的使用需求。
此外,Apple Watch SE 3也加入了Always-On常時顯示與更快充電速度,因此對於只需要日常通知+健身紀錄為主的用戶來說,幾乎已經足夠。
而Apple Watch SE 3同樣搭載對應Apple Intelligence服務的Siri數位助理功能,但目前使用上的直覺感受仍不比Google的Gemini AI。
使用體驗:實際情境觀察
筆者將Pixel Watch 4作為日常錶穿戴,並且與Apple Watch series 11與Apple Watch SE 3交替搭配使用,心得如下:
• 查看通知與操作介面:Pixel Watch 4螢幕大、邊框窄,同時顯示亮度高,在戶外強光下也能清楚閱讀。而Apple Watch Series 11整體表現也不錯,但Apple Watch SE 3的螢幕顯示效果在強光下則略顯吃力。
• 健身與運動紀錄:在戶外跑步等情境下,Pixel Watch 4的雙頻GPS可讓定位更穩定,而Apple Watch series 11的健身追蹤功能則相對較完整,至於Apple Watch SE 3雖可完成基本健身紀錄,但會有稍微延遲或精準度略為不足情況。
• 健康監測與AI輔助:Pixel Watch 4的皮膚溫度+AI分析可配戴睡眠時紀錄更多數據,Apple Watch series 11的血壓警示與睡眠分數則對關注個人健康的人來說是加分項目,而Apple Watch SE 3則是提供基本健康紀錄功能。
• 續航與充電:Pixel Watch 4在高亮度+常用情境下約可用24-30小時,若關閉某些功能可接近官方聲稱的30–40小時,至於Apple Watch series 11與Apple Watch SE 3整體續航則仍約略在一天內,因此在有較頻繁訊息通知、功能操作時,電力可能會在更短時間內耗盡。
• 系統與生態整合:如果是以Android手機使用為主,Pixel Watch 4自然是此次比較手錶中唯一選擇,同時也有高度整合體驗,而若本身是以iPhone機種使用為主,則可選擇Apple Watch series 11,或是Apple Watch SE 3,兩者在蘋果裝置生態系統都有高度整合性,但功能自然是以前者較為完整,後者則聚焦更高性價比。

優缺點彙整
Google Pixel Watch 4優點
• 螢幕亮度高、邊框窄、視覺體驗強
• 雙頻 GPS、皮膚溫度感測、衛星SOS (目前僅美國境內主要地區使用)等進階功能
• 整體系統 (Wear OS + Gemini AI)對 Android 用戶極具吸引力)
• 充電與系統效率提升
缺點
• 續航雖有所改善,但必要時可能仍需每日充電
• 生態支援與應用與蘋果比較,目前仍然稍遜
• 若本身是iPhone用戶,目前僅能選擇使用Apple Watch系列
Apple Watch Series 11優點
• 功能完整:血壓警示、睡眠分析、耐刮玻璃等都是加分
• 蘋果裝置生態成熟、App支援豐富
• 操作直覺、整體體驗極佳
缺點
• 價格較高
• 目前無法用於Android裝置,因此對Android手機使用為主的用戶吸引力低
• 若以續航為主需求,仍不是突出長續航款
Apple Watch SE 3優點
• 入門價格友善、功能實用
• 輕盈配戴、適合初次使用智慧手錶者
• 加入 Always-On 顯示與快充等提升
缺點
• 缺乏某些旗艦功能 (如心電圖、血氧濃度)
• 螢幕與感測器規格較旗艦款簡化
• 若要使用進階健康監測,可能會覺得受限
• 同樣無法用於Android裝置,因此對Android手機使用為主的用戶吸引力低
結語:選擇要看使用哪種平台、實際使用需求
總結體驗:如果本身是Android手機用戶、追求最新螢幕、進階健康監測與GPS精準度,Pixel Watch 4是值得考慮的智慧手錶,其讓Google在穿戴裝置領域感覺「終於到位」,不再只是附屬工具。
而若本身是iPhone用戶,並且重視成熟生態、廣大應用與健康功能完整性,那麼Apple Watch Series 11是安心且全面的選擇。但如果是第一次選擇購買智慧手錶,或只是想要一支「能通知+運動+健康追蹤」的裝置,在預算有限的情況下,Apple Watch SE 3是最合理的入門選擇。
最後,不管選哪一支,最重要的是「每天願意戴著它、看看它、用它」。畢竟智慧手錶的價值,不只在規格,而在你願意把它融入生活中的那一刻。
目前Pixel Watch 4將於11月6日上午9點於Google Store、中華電信、台灣大哥大、神腦國際、神腦生活網路商城、蝦皮購物、Momo購物網、myfone購物與 PChome 24h購物等通路開放購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