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iOS 26

蘋果新版iOS 26功能涵蓋諸多更新,電話、地圖、相機、錢包等功能都做了升級

iOS 27將聚焦「修復」,效法Snow Leopard專注穩定性與效能、為折疊iPhone鋪路

隨著iOS 26帶來了名為「Liquid Glass」的重大介面視覺革新,蘋果似乎打算在明年的作業系統更新中稍作喘息。根據彭博新聞記者Mark Gurman的說法,預計於2026年秋季推出的iOS 27 (以及macOS 27等作業系統),將不會主打數百項眼花撩亂的新功能,而是轉向專注於提升效能、穩定性與修復錯誤。 重演「Snow Leopard」時刻,清理舊編碼、優化效能 Mark Gurman將此策略比擬為2009年經典的Mac OS X Snow Leopard版本更新,以及後來的iOS 12。當年的Snow Leopard著名的宣傳,便是「0個新功能」 (Zero New Features),全力聚焦於底層架構的重寫與優化。 報導指出,蘋果的工程團隊目前正著手梳理作業系統,將刪除臃腫的舊編碼、除錯,並且尋找任何能實質提升效能與整體品質的機會。這顯然是為了回應近年來因功能塞好塞滿 (如Liquid Glass介面大改),結果導致用戶對軟體品質下滑的抱怨。 為折疊iPhone與未來硬體奠定基礎 除了修復現有問題,這次的「整頓」還有更長遠的戰略意義。Mark Gurman指出,iOS 27的底層優化將為未來硬體奠定基礎,特別是傳聞已久、可能搭載雙螢幕的Foldable iPhone (折疊iPhone),以及蘋果正在推動的智慧家庭產品,甚至未來的機器人計畫。 雖稱維護更新,但AI、企業功能與Liquid ...

蘋果錢包將支援加入美國護照,化身符合REAL ID規範的數位身分證件

報導:iOS 26.1最快將於美國時間11/3釋出、iOS 26.2 Beta測試版本接力登場

彭博新聞記者Mark Gurman在最新「Power On」專欄指出,蘋果預計最快將在美國當地時間11月3日指出iOS 26.1版本的正式更新。而在iOS 26.1正式釋出後,Mark Gurman也預期新版iOS 26.2 Beta測試版本將接續於隔日開始向開發者提供預先測試,包含watchOS、tvOS等平台的26.2版號也會開始提供測試版本。 iOS 26.1:小幅更新,加入Liquid Glass「Tinted」開關 Mark Gurman指出,即將向一般用戶推送正式版本更新的iOS 26.1,整體而言算是一次相對小幅度的更新。 其主要的新功能,是在iOS 26採用的「Liquid Glass」 (液態玻璃) 視覺風格中,加入了一個全新的「Tinted (著色)」切換開關,藉此回應部分使用者對於Liquid Glass過度透明,導致操作介面可讀性下降的抱怨,透過犧牲部分通透美感,來換取更佳的閱讀清晰度。 iOS 26.2:鎖定年底前兩大承諾功能 至於緊隨其後的iOS 26.2測試版本,Mark Gurman預期其第一個Beta版本可能不會包含「重大的新功能」,但相關功能也可能像26.1版本一樣,預期在後續釋出測試版本中才會加入更多重要功能更新。 目前外界對於iOS 26.2的主要期待,分別集中在蘋果先前承諾將在「今年底前」實現的兩項功能: • 蘋果錢包加入支援美國護照:允許用戶將其美國護照加入錢包App中,作為符合REAL ...

蘋果傳考慮採用OpenAI或Anthropic AI模型強化Siri,升級時程還是要等到2026年

傳蘋果內部對iOS 26.4的Siri效能感擔憂,恐影響2026年春季發表

根據彭博新聞記者Mark Gurman在其最新「Power On」專欄中的報導,蘋果內部工程師對於預計2026年初隨著iOS 26.4推出的新版Siri數位助理服務,其當前測試效能表現似乎仍有「擔憂」。 儘管距離iOS 26.4正式向大眾釋出還有大約6個月時間,理論上仍有足夠時間進行改進,但Mark Gurman取得消息、指出,目前蘋果內部測試版本的表現「聽起來不太樂觀」,更預測若這款備受期待的新版Siri最終「表現平平」,蘋果內部AI技術人才流失狀況恐怕將會加劇。 蘋果AI戰略延宕:Siri重構一再推遲 事實上,蘋果在這場AI競賽中的處境一直不順。在面臨大量外部壓力後,蘋果終於在 WWDC 2024宣布其「Apple Intelligence」AI功能套件。不過,在過去的iOS 18更新週期中,僅有如「Genmoji」、「相片消除」,以及整合ChatGPT等規模較小的功能實際提供使用。 但蘋果當時承諾具備深度個人化上下文理解、螢幕感知的「全新Siri」,以及在App中代表用戶執行操作等三大核心升級,最終仍未能實現。蘋果隨後在WWDC 2025之後的採訪中,則由軟體主管Craig Federighi證實該功能因未達公司品質標準,將延遲約一年,以全新架構形式進行重整,目標放在2026年向大眾提供。 內部傳採「Bake-off」機制:蘋果自研對決Google Gemini 據報導,蘋果內部為了重構Siri,正同時推進兩種不同的技術路徑,形成一場內部「競賽」。其中一組團隊專注於使用蘋果自研的裝置端模型,另一組團隊則嘗試使用Google的Gemini AI模型,並且透過蘋果私有雲端運算 (Private Cloud Compute)運行。 報導中雖未明確指出此次iOS 26.4早期版本採用的是哪種模型,但外界猜測目前引起內部擔憂的版本,很可能來自於蘋果自研的裝置端模型,因此最終向大眾釋出提供使用版本,或許會採用Google的Gemini AI模型。

蘋果傳考慮採用OpenAI或Anthropic AI模型強化Siri,升級時程還是要等到2026年

傳蘋果內部開發類似ChatGPT的工具,測試新一代Siri能力

彭博新聞報導指稱,蘋果內部正在開發代號「Veritas」的工具,藉此測試新版Siri的各項功能表現。這款工具設計概念類似ChatGPT,但僅供內部使用,藉此協助工程團隊加快測試與調校進度。 「Veritas」的定位並非是準備面向消費市場的產品,而是作為蘋果內部員工模擬互動與收集回饋的平台使用。透過這套系統,將使Siri能展現更多貼近個人化的操作能力,例如檢索用戶裝置內的郵件、訊息,甚至進一步操作應用程式如相片編輯等功能。 彭博新聞報導內容指出,這項工具同時也是蘋果用於評估「聊天機器人式介面」是否具備價值的測試管道。 而傳出此消息,顯示蘋果距離兌現去年在WWDC 2024承諾推出的「新一代Siri」又更近一步。雖然蘋果在今年3月曾公開延後相關更新,使得外界質疑其AI研發進度落後,但從目前跡象來看,Siri的整合已進入更成熟階段。 從蘋果最初提出的「Apple Intelligence」想法來看,原本希望帶來更精緻、更具隱私保護的AI體驗,並非單純追隨對手的大型自然語言模型應用。然而實際推出的初版功能,僅算是能用卻缺乏驚艷效果。真正吸引關注的「生活化 Siri」,必須等到2026年才有望逐步實現。 蘋果並未完全依靠自研模型,而是考慮結合外部夥伴技術。先前傳出可能採用OpenAI或Anthropic的模型,而近期消息則指出蘋果更傾向與Google展開合作,藉由導入Gemini系列模型來補足不足,似乎也意味著蘋果在人工智慧策略上,將採用更為務實的整合思維。

Whoscall來電辨識登上Apple Watch,預告語音示警功能即將登台

Whoscall來電辨識登上Apple Watch,預告語音示警功能即將登台

Gogolook宣布旗下數位防詐App Whoscall的來電辨識功能正式支援Apple Watch,只要iPhone升級至iOS 26、Apple Watch更新至watchOS 26版本,即可在手錶上同步顯示來電辨識結果,抬手一瞄即可確認是否接聽,杜絕騷擾與詐騙電話。 抬手就能拒接騷擾電話 對於已經安裝Whoscall的使用者,只要手錶更新至watchOS 26,無須額外設定即可使用。無論在做菜、健身,或是在會議中不便拿起手機,使用者只需抬手就能快速查看來電辨識結果,並且立即決定是否接聽,讓防詐保護更即時、便利。 下一步:語音示警功能即將登台 Gogolook表示,未來將持續開發更貼近生活的防詐功能。例如近期在泰國推出的語音示警功能,可在電話響起時直接語音播報號碼用途,並且警示可疑號碼,相當適合視障族群與駕駛族群使用,而此功能後續也會在台灣上線,進一步守護日常通訊安全。 隨著詐騙手法不斷翻新,Whoscall將Apple Watch納入來電辨識場景,讓使用者能在更多生活情境中即時防護,提升整體防詐體驗,朝「人人都能輕鬆辨識來電、遠離詐騙」的目標邁進。 全面改版升級,強化防詐生態圈 近期隨著Whoscall全面改版,品牌識別換上新樣貌,以「W」字母結合握手、舉手的意象,象徵全民共同參與防詐,並且推出互動品牌角色 「Vee」,以親切語言擔任防詐顧問,拉近與用戶距離。 Whoscall當前防詐生態圈以四大核心支柱為基礎,分別為全球用戶回報機制、AI預判模型、完整資料合作網路與與各國警政單位合作,同時日前也宣布推出Whoscall家庭方案與進階辨識功能,藉此吸引更多人使用,並且讓iPhone用戶能以蘋果提供的Live Caller ID Lookup技術,結合雲端資料庫,即時顯示陌生來電資訊,使得整體辨識效率與準確度更高。

「Apple Intelligence」是蘋果佈局人工智慧應用市場的第一步,更讓Siri數位助理服務大幅升級

iOS 26.1 Beta釋出:「Apple Intelligence」服務終於準備正式加入繁中版本

在iPhone 17系列與iPhone Air伴隨著iOS 26正式版本上市之後,蘋果在隔週向開發者釋出的iOS 26.1 beta版本中,終於加入「Apple Intelligence」服務繁體中文版本測試項目,為接下來針對台灣等市場提供的「Apple Intelligence」服務作準備。 另一方面,隨著iOS 26.1 beta版本釋出,蘋果也同步釋出iPadOS 26.1 beta版本測試內容,並且也開放支援繁體中文的Apple Foundation Model Framework基礎模型框架資源,讓台灣等市場地區的開發者能以更貼近在地中文使用習慣提供App服務。 Siri更懂你說話 在iOS 26.1 beta版本中,Siri不再只是被動回應的語音助理,而是能夠用繁體中文與使用者自然對話。新版Siri可理解繁體中文語句停頓、口語化表達,甚至能自動修正說錯的指令,讓互動更貼近真人對話體驗。使用者也能直接問Siri各種關於iPhone、iPad設定或功能的問題,完全不需要手動搜尋。 全面支援即時翻譯與視覺智慧 此次更新,同時也讓「Apple Intelligence」服務帶來更多實用AI功能,包括即時翻譯,能在訊息、電話、FaceTime或AirPods使用過時開啟即時翻譯功能。而視覺智慧 (Visual Intelligence)則可透過相機或螢幕截圖識別內容,例如活動資訊、商品資訊,並直接跳轉至行事曆或電商平台,甚至可詢問ChatGPT取得更進一步的解答。 相片與影片功能也同樣獲得升級,可自然語言搜尋媒體、移除不想要的元素,或用一句話快速生成回憶影片。 書寫與日常任務更智慧 書寫工具則可在任何輸入位置校正、改寫或生成摘要。錄音 (包含通話內容)則可自動轉換成重點簡報,方便會議整理。透過捷徑 (Shortcuts),使用者還能將日常任務自動化,例如學生可建立捷徑,自動比對逐字稿與筆記內容,補上遺漏的重點。 ...

iOS 26正式版上線:Liquid Glass視覺設計、「Apple Intelligence」深度整合

iOS 26正式版上線:Liquid Glass視覺設計、「Apple Intelligence」深度整合

就在iPhone 17系列新機發表後不久,蘋果正式推送iOS 26的穩定版本更新,並且同步開放iPadOS 26、watchOS 26、macOS 26 Sequoia,以及tvOS 26版本升級下載。 本次更新的最大亮點,正是WWDC 2025期間公布的全新設計語言「Liquid Glass」,以及更深度整合的「Apple Intelligence」服務功能,讓iPhone乃至整個蘋果生態系統進一步提升使用體驗。 Liquid Glass將過去的扁平化設計,進化為更具層次感的半透明操作介面,包含按鈕、圖示、工具列等均以堆疊玻璃質感呈現,並且可隨環境光線變化而自動調整明暗模式,帶來更自然的視覺體驗。系統內的小組件也重新設計以搭配Liquid Glass風格,鎖定畫面與桌布則新增動態縮放效果,能更智慧地排列時鐘、通知與照片構圖,讓資訊一目了然。 除了設計更新,「Apple Intelligence」的整合是另一大重點,蘋果將生成式AI進一步嵌入系統層級,從郵件、行事曆到備忘錄,都能透過自然語言快速整理與生成內容。例如,使用者可要求系統將長篇郵件自動摘要、生成回覆草稿,甚至跨裝置同步處理資料,而新的智慧小組件會主動提供行程提醒、天氣建議或待辦清單,並且可與第三方App API深度協作,提升自動化程度。 另外,Siri數位助理服務也獲得升級,包含語音回應更自然,並且能理解多輪對話脈絡,結合「Apple Intelligence」的推理能力,提供更準確的答案與建議。而蘋果更強調,所有AI運算都在本地端或透過安全加密的私有雲完成,確保隱私安全。 目前包含iPadOS 26、macOS 26 Sequoia等作業系統更新也同步導入Liquid Glass設計,並且擴展多工能力及外接顯示支援,進一步拉近iPad與Mac的使用體驗,而watchOS 26則強化健康數據分析與訓練建議,同時加入更智慧的通知過濾功能。 iOS 26不只是一次例行更新,而是蘋果進一步鞏固軟硬整合與AI策略的關鍵一步。從視覺語言、互動體驗到智慧功能,全面展現蘋果對未來行動裝置使用方式的想像,也為接下來的Siri重構與智慧裝置更新奠定基礎。

新版iOS平台Firefox行動瀏覽器,可透過搖晃iPhone快速摘要當前瀏覽頁面內容

新版iOS平台Firefox行動瀏覽器,可透過搖晃iPhone快速摘要當前瀏覽頁面內容

Mozilla稍早針對iOS平台的Firefox行動版瀏覽器進行更新,讓使用者僅需搖晃手機即可自動以AI方式將瀏覽頁面內容進行摘要。 不過,目前此功能僅限位於美國境內,並且將裝置設定為英語介面的情況才能使用。 此功能可以自動摘要字數在5000字以內的網頁內容,但如果需要摘要內容字數過於接近5000字,則實際執行摘要時間可能會較久。而如果使用者覺得透過搖晃手機來處發摘要功能很奇怪,實際上也能點按網址列右側的閃電圖示,或是透過功能選單點選摘要功能,即可透過此功能快速摘要頁面重點。 至於此功能背後使用AI功能,實際上是源自蘋果的「Apple Intelligence」服務,但如果摘要內容較長的話,系統也會自動轉以Mozilla的雲端AI進行協同處理,並且將摘要內容回傳至手機端。 目前此功能僅限更新至iOS 26版本以上的iPhone 15,以及後續推行機種使用,而使用者也能在設定中將此功能關閉。

蘋果強調「Apple Intelligence」服務有所進展,但依然避談新版Siri功能

OpenAI的GPT-5大型語言模型,預期在iOS 26等作業系統進駐「Apple Intelligence」服務

在OpenAI正式推出GPT-5大型語言模型,宣稱在程式編寫準確度、安全性與整體表現上都有大幅提升之後,此款大型語言模型預期也將基於OpenAI與蘋果合作關係,預計進駐蘋果的「Apple Intelligence」服務。 沒意外的話,GPT-5預期會隨著iOS 26等蘋果新版作業系統進駐「Apple Intelligence」服務,讓蘋果裝置能獲得更進階的AI應用處理能力。 目前,使用者已經能藉由「Apple Intelligence」服務使用ChatGPT功能,藉此處理Siri無法解決的請求,使用者甚至能登入個人的ChatGPT帳號,更可將查詢記錄保存於個人歷史資料內。 而使用者可在系統設定中選擇啟用或停用ChatGPT擴充功能,一旦選擇關閉,Siri將不會自動連線至外部模型,讓對隱私或資料流向有顧慮的用戶更安心。 OpenAI表示,GPT-5是迄今最安全的版本,部分歸功於名為「安全完成」 (Safe Completions)的新機制,能在嚴格安全參數下提供盡可能有用的提問回應。

觀察/蘋果持續「升級」Apple One訂閱服務豐富度,讓使用者就算不升級iPhone也願意使用

觀察/蘋果持續「升級」Apple One訂閱服務豐富度,讓使用者就算不升級iPhone也願意使用

隨著新版iOS 26等作業系統開放一般大眾加入公開測試,並且預計在今年秋季釋出正式版本,蘋果接下來也計畫藉由增加更多Apple One訂閱服務誘因,讓此服務繼續成為其重要營收來源。 Apple One訂閱服務是蘋果自2020年10月底推出,透過每月訂閱方式使用包含iCloud+、Apple Music、Apple TV+、Apple Arcade,以及後來增加的Apple News+與Fitness+服務。 而在今年WWDC 2025期間,蘋果更宣布將在iOS 26加入名為「Emoji Game」的趣味小遊戲,以及支援活動邀請的「Apple Invites」功能,讓使用者能有更多互動與內容共享體驗,另外也在Apple Music增加「Auto Mix」自動混音功能,並且在Fitness+增加以AI自動生成訓練課程的「Ready-Made Custom Plans」功能,而watchOS 26推出的「Workout Buddy」功能更可貼近使用者生活運動需求。 在蘋果訂閱服務營收已經超過Mac、iPad,甚至穿戴裝置營收規模之下,蘋果接下來預期將持續在訂閱服務增加更多功能,藉此吸引使用者繼續訂閱,即便使用者並非每年更新iPhone等硬體,依然可透過訂閱服務享有特定功能體驗。 同時,在Netflix、Spotify、Disney+訂閱服務價格因成本等因素持續調漲情況下,Apple One訂閱價格基本上沒有太大變動,甚至持續加入新功能,反而更顯得超值,並且能持續配合蘋果硬體裝置使用,更有利於提高使用者對蘋果產品的黏著度,對於蘋果期望藉由服務作為主要營收來源,而非大幅仰賴硬體裝置銷售獲利的作法,將會更為有利。 另一方面,蘋果稍早宣布推出以每月20美元計價方案,讓使用者可同時為最多三台蘋果裝置提供保障支援的全新訂閱型裝置保障服務「AppleCare One」,甚至讓使用者現行持有,並且在四年內購買且狀況良好的裝置,均可納入保障,預期也將成為接下來吸引更多人訂閱使用服務。

第 1 至 2 頁 1 2

Welcome Back!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