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Quantom Computing

Google執行長暢談AI戰略:Gemini 3只是開始、「Project Suncatcher」太空資料中心計畫將能實現

Google執行長暢談AI戰略:Gemini 3只是開始、「Project Suncatcher」太空資料中心計畫將能實現

隨著Gemini 3與Nano Banana Pro等AI產品接連問世,Google在AI領域的攻勢一波接一波。Google執行長Sundar Pichai在《Google AI: Release Notes》Podcast節目中,與主持人、Google AI Studio產品負責人Logan Kilpatrick進行了一場深度對談。 在訪談中,Sundar Pichai不僅回顧了Google轉型為「AI優先」 (AI First)公司的十年歷程,更對未來做出了大膽預測。他認為,量子運算 (Quantum Computing) 將在五年內迎來與今日AI一樣的「令人屏息的興奮時刻」 (breathless excitement)。 回首2016:全端佈局的起點 Sundar Pichai在節目中透露,Google早在2016年就確立了「AI優先」的戰略方向。這一決策背後的推力,源自於2012年Google Brain著名的「貓臉識別」論文,以及2014年收購DeepMind後帶來的技術積累,最終在2016年的AlphaGo勝利中達到高潮。 鮮為人知的是,Google也在同年5月宣布了第一代TPU (張量處理單元)。Sundar Pichai強調,這是一個「全端」 (Full Stack)的賭注——從底層基礎設施、資料中心、TPU/GPU晶片,到上層的模型與產品應用,Google花費多年時間將這些積木堆疊起來,才得以在生成式AI爆發的當下,擁有足夠的底氣迅速回應。 Gemini ...

NVIDIA於美國波士頓建立加速量子運算研究中心,與軟硬體業者合作推動量子運算發展

NVIDIA於美國波士頓建立加速量子運算研究中心,與軟硬體業者合作推動量子運算發展

NVIDIA宣布將於波士頓建立推動量子運算發展的研究中心,並且以NVAQC (NVIDIA加速量子研究中心,NVIDIA Accelerated Quantum Research Center)為稱,將整合先進的量子硬體與人工智慧超級電腦,實現加速量子超級運算,並且協助解決處理量子位元雜訊,乃至於將實驗性量子處理器轉化為實用裝置的量子運算領域棘手難題。 此研究中心將與Quantinuum、Quantum Machines及QuEra Computing等量子運算新創業者合作,預計會在今年底以前開始投入營運,將可藉由NVAQC、哈佛量子科學與工程計畫 (HQI)、麻省理工學院工程量子系統 (EQuS)小組等研究人員合作,推動量子運算技術進步。 其中將透過NVIDIA GB200 NVL72機架規模系統實現量子系統的複雜模擬,並且佈署量子糾錯必要的低延遲量子硬體控制演算法,同時也將加速推動量子運算研究背後採用的人工智慧演算法。 為了突破整合GPU與QPU (量子運算元件)硬體的挑戰,NVAQC將導入NVIDIA CUDA-Q量子開發平台,讓研究人員能以此開發全新的混合量子演算法與應用方式,另外也將與致力推動量子系統及應用的科學與工程研究人員社群HQI合作,共同推進下一代量子運算技術的研究。 NVIDIA創辦人暨執行長黃仁勳表示:「量子運算將讓人工智慧超級電腦變得更強大,以解決從藥物探索到材料開發等一些世界上最重要的問題。NVIDIA加速量子研究中心與更廣泛的量子研究社群合作,將共同推動CUDA量子混合運算,並且在建造大規模實用加速量子超級電腦領域取得突破。」

Google推出名為Willow的量子處理器,標榜5分鐘內完成傳統電腦需花費140億年完成的運算量

Google推出名為Willow的量子處理器,標榜5分鐘內完成傳統電腦需花費140億年完成的運算量

Google公布名為Willow的量子處理器,標榜能在5分鐘內完成原本需要1025年才能完成的運算量,幾乎等同以傳統電腦運算至少要花費140億年 (比目前宇宙推定壽命更久)才能完成,就連透過目前全球第二快的超級電腦當前最快的超級電腦「Frontier」,至少也要花費10億年才能完成運算。 在2019年時,Google在科學期刊《自然 (Nature)》公布其在量子運算領域發展成果論文,說明藉由名為Sycamore、具備54個量子位的自主打造量子處理器,在短短200秒內完成當今最快超級電腦必須花費1萬年執行的運算量。 而此次提出的Willow量子處理器,Google標榜能加倍減少錯誤量,並且能解決量子領域近30年以來持續挑戰的量子糾錯。 Google量子人工智慧部門負責人Hartmut Neven表示,此次大幅提高算力表現,主要希望能透過龐大算力解決各類潛在問題,預計在2025年透過難以透過現有電腦系統運算解決的問題,藉此印證量子電腦已經可以處理更龐大運算規模。 由於量子處理器容易因為環境溫濕度、磁場、宇宙輻射等因素產生干擾,使其在極為複雜的運算過程產生誤差,因此在絕大部分環境下難以得到正確答案,必須在毫無外部干擾的實驗室環境才能實現,加上運算背後承擔成本,因此讓量子運算難以普及。

微軟與Quantinuum合作建立高度可靠的邏輯量子位元,更計畫與Atom Computing打造超級量子電腦

微軟與Quantinuum合作建立高度可靠的邏輯量子位元,更計畫與Atom Computing打造超級量子電腦

微軟在稍早舉辦的量子世界大會 (Quantum World Congress)活動上宣布,在與量子運算公司Quantinuum合作之下,建立12個高度可靠的邏輯量子位元,並且將與量子電腦開發商Atom Computing合作打造超級量子電腦。 今年4月時候,微軟已經與Quantinuum共同宣布讓量子運算變得更具實用性,同時也透過30個物理量子位元建立4個邏輯量子位元,更標榜能在超過14000次實驗中不出現任何錯誤,相較過往量子運算出錯機率幾乎小於800分之一。 而微軟此次則是透過Azure Quantum的量子位元虛擬化系統,部署於Quantinuum的H2離子阱量子電腦,藉此建立12個高度可靠的邏輯量子位元,讓量子運算正確率更進一步提高。 除此之外,微軟也宣布與Atom Computing合作,目標打造全球最先進的超級量子電腦,並且以此推動Azure Quantum服務應用發展,同時也將與Atom Computing共同推動邏輯量子位元運算的可靠度。 微軟預期在量子運算硬體與軟體持續推進之下,將使邏輯量子位元能深入更複雜的量子運算,同時也預期能實現量子霸權優勢,藉此協助解決全球迫切需要藉由運算解決問題,例如氣候變遷、能源探勘等需要複雜運算領域。

Honeywell計畫讓其持股量子運算公司Quantinuum掛牌上市,最快在2025年於美國進行公開募股

Honeywell計畫讓其持股量子運算公司Quantinuum掛牌上市,最快在2025年於美國進行公開募股

Honeywell稍早傳出考慮將使其持有多數股權的量子運算公司Quantinuum掛牌上市,最快預計會在2025年於美國進行公開募股。 消息指稱,目前Honeywell已經與多家投資銀行進行洽談,藉此讓Quantinuum潛在市值上看100億美元。 不過,目前相關討論仍處於早期階段,因此仍無法確認Quantinuum是否計畫在明年掛牌上市,而Honeywell、Quantinuum均未對此作任何回應。 Quantinuum創立於2021年,由量子運算新創Cambridge Quantum與Honeywell旗下拆分獨立的量子運算解決方案部門 (Honeywell Quantum Solutions)合併而成,並且成為當前全球最大獨立量子運算公司,佈局未來數十年內產值規模可達1兆美元的量子運算市場。 目前Quantinuum整合Honeywell量子運算部門的離子陷阱系統 (Ion trap)及Cambridge Quantum既有軟體及演算法,提供端到端的整合量子平台,而Honeywell旗下H系列量子運算硬體產品也納入Quantinuum。 至於合併之後,Quantinuum在美國、英國、歐洲及日本均設立辦公室,總部則各別位於美國科羅拉多州與英國劍橋,目前員工人數約在400人左右,其中包含約300名研究及技術工作人員。 至於Honeywell目前持有Quantinuum約54%股權,成為最大持股者,同時也在2021年底向Quantinuum投資約6億美元資金,並且讓Quantinuum營運維持中立,持續與不同業者維持合作關係。

超過14000次實驗不出現任何錯誤,微軟與Quantinuum共同宣布讓量子運算變得更具實用性

超過14000次實驗不出現任何錯誤,微軟與Quantinuum共同宣布讓量子運算變得更具實用性

微軟稍早與量子運算公司Quantinuum共同宣布,在量子糾錯領域取得重大突破,其中藉由微軟新型量子位元虛擬化系統,結合Quantinuum旗下硬體設計,實現在超過14000次實驗不出現任何錯誤,並且能在檢查邏輯量子位元時,以不破壞任何邏輯量子位元情況進行錯誤糾正,使得量子運算變得更具實用性。 過去量子運算除了追求量子位元表現,另一方面也必須改善量子運算容易出錯情況,使得量子運算多半用於研究及實驗項目居多。 而此次微軟與Quantinuum合作,藉此大幅降低量子運算出錯情況,使得量子運算可以變得更具實用性,相較過往量子運算出錯機率幾乎小於800分之一,在超過14000次實驗中更未出現錯誤。 微軟策略任務及科技執行副總裁Jason Zander表示,未來將能實現更具執行彈性的量子運算,同時也將量子運算落實在諸多實際應用,並且能藉由量子運算解決過往各類棘手的計算問題。 未來研究人員可以在幾個月後藉由Azure Quantum Elements服務試用微軟提供更具可靠性量子運算資源,但屆時將先以私人預覽形式提供。

NVIDIA宣布推出雲端量子電腦模擬微服務,加速量子運算開發

NVIDIA宣布推出雲端量子電腦模擬微服務,加速量子運算開發

藉由建構在開源CUDA-Q量子運算平台的NVIDIA Quantum Cloud服務,NVIDIA宣布推出雲端量子電腦模擬微服務,讓科學研究人員更容易透過建構於公有雲服務的量子模擬平台推進量子運算和演算法研究,並且能應用在化學、生物學和材料科學等關鍵科學領域。 ▲NVIDIA宣布推出雲端量子電腦模擬微服務,加速量子運算開發 作為微服務形式運作,研究人員將能更容易在雲端環境建立、測試新量子演算法及應用,同時也能與第三方軟體整合,包含與多倫多大學合作開發生成式量子求解器 (Generative Quantum Eigensolver),利用大型自然語言模型 (LLM)使量子電腦能更快找到分子的基態能量。 而透過整合Classiq與CUDA-Q,更能讓量子研究人員建立大型、更複雜的量子運算程式,藉此深入分析、執行量子電路,另外也能透過QC Ware Promethium解決分子模擬等複雜量子化學問題。 目前NVIDIA的量子運算生態系統擁有超過160個合作夥伴,包含Google Cloud、微軟Azure與甲骨文的Oracle Cloud Infrastructure都開始將NVIDIA Quantum Cloud服務整合至其產品,並且由IonQ、IQM Quantum Computers、OQC、ORCA Computers、qBraid 和 Quantinuum在內量子公司採用,藉此加速量子運算開發。 在此次公布消息中,NVIDIA也將透過其開源CUDA-Q量子運算平台,協助日本政府推進國家量子運算計畫採用的全新ABCI-Q超級電腦,透過高效能與可擴展系統設計,結合CUDA-Q量子運算平台模擬工具與混合量子經典系統程式設計功能,進而驅動以超過500個運算節點、總計超過2000組H100 Tensor Core GPU的模擬運算效能。 ABCI-Q超級電腦由富士通於日本產業技術綜合研究所 (AIST)量子人工智慧技術全球商業研究開發中心 (G-QuAT)內建造,預計會在明年初佈署,並且用於與未來的量子硬體設備整合,成為日本量子技術創新發展策略的一部分,藉此為企業及社會創造新的發展機會,透過量子技術推動人工智慧、能源、工業及生物學研究等領域應用發展。

Intel提出代號Project Amber的可信任度遠端驗證服務,將推動負責任的人工智慧運算模式

Intel提出代號Project Amber的可信任度遠端驗證服務,將推動負責任的人工智慧運算模式

針對企業組織在雲端、邊緣及現場環境的可信任度進行遠端驗證需求,Intel提出代號Project Amber的新服務,將提供機密運算、安全且負責任的人工智慧運算模式,以及避免傳統加密方式容易被量子電腦破解的抗量子密碼學技術。 ▲Intel技術長Greg Lavender Intel技術長Greg Lavender表示,將使機密運算提升至新層次,預計透過零信任方式證明,並且驗證位於網路、邊緣和雲端中的運算資產。 而Project Amber可提供組織針對雲端、邊緣和現場環境運算資產進行可信任度遠端驗證,並且支援公有雲、私有或混合雲,以及邊緣端的機密運算工作負載環境使用。同時,此項服務將獨立運作於代管機密運算工作負載的基礎設施供應商,透過第三方介入、提供證明,有助於提供客觀性和獨立性,強化確保使用者的機密運算安全。 在第一版設計中,Project Amber將支援透過裸機容器、虛擬機 (VM),以及Intel TEE虛擬機佈署執行的機密運算工作負載,未來將擴大支援範圍。另外,Intel也將與獨立軟體供應商合作,讓更多軟體與服務也能透過Project Amber進行驗證。 Intel計畫在今年下半年推出Project Amber客戶先行示範計畫,預計在2023上半年正式推出。 另外,Intel也在此次Intel VisiON活動上強調推動負責任,以及更安全的人工智慧技術佈署應用模式,另外也將建立對應安全量子運算未來發展的抗量子密碼學技術,避免傳統加密方式容易被量子電腦破解。

Intel攜手荷蘭量子技術研究機構QuTech,讓量子運算在真正意義上變得觸手可及

Intel攜手荷蘭量子技術研究機構QuTech,讓量子運算在真正意義上變得觸手可及

Intel宣布與荷蘭台夫特理工大學及荷蘭國家應用科學院共同創立的量子技術研究機構QuTech合作,雙方合組先進量子運算研究單位,透過Intel位於美國奧勒岡州希爾斯伯勒的D1製造工廠,成功首次大規模生產矽量子位元,讓量子運算在真正意義上變得觸手可及。 其製程成果可在單一晶圓上製造超過1萬個陣列 (array),並且具備多個矽自旋量子位元,良率更超過95%,此項成就均大幅超越目前一般大學和實驗室所使用製程表現。 同時,此項研究也已經在《自然─電子學》 (Nature Electronics)期刊上發表,成為Intel第一個經過同儕審查的研究成果,證明在300mm矽晶圓上成功製造量子位元可行性。 ▲Intel在2018年宣布推出採微縮體積設計的小型自旋量子位晶片 Intel量子硬體總監James Clarke表示:「量子運算有可能在高效能運算領域,為某些應用提供指數級的效能。我們的研究證明不僅能夠促成量子電腦普及化,而且可以在既有晶片工廠中生產。我們期待繼續與QuTech合作,運用我們在矽製造方面的專業知識,釋放量子的全部潛力。」 而新製程所使用先進的半導體製造技術,包含用來生產矽自旋量子位元的全光學微影技術,以及生產Intel最新世代互補式金屬氧化物半導體 (CMOS)晶片相同的設備,並且證明量子位元可以在相同工廠產線與傳統晶片一同量產。

AWS擴充Amazon Braket量子運算服務硬體規格,加入全新量子處理單元Lucy

AWS擴充Amazon Braket量子運算服務硬體規格,加入全新量子處理單元Lucy

AWS宣布啟用由牛津量子電路公司提供、對外公開使用的全新量子處理單元Lucy,藉此將旗下量子運算服務Amazon Braket擴展到倫敦區域 (歐洲西2區),同時也讓歐洲地區客戶能藉由Amazon Braket服務獲取量子運算能力。 Lucy是以量子物理學家先驅Lucy Mensing為名,本身是基於超導量子比特技術打造的八量子比特量子處理單元,並且藉由Amazon Braket服務讓更多歐洲地區客戶能透過網路連接方式取得量子運算能力。 考量英國、歐洲與中東客戶的使用便利性,Lucy將在每週一至週五的工作日期間開放,從格林威治標準時間上午10點開始,每天開放三個小時提供使用。此外,透過Amazon Braket服務託管的三種量子運算模擬器:狀態向量模擬器 (SV1)、密度矩陣模擬器 (DM1),以及張量網路模擬器 (TN1)也同步在歐洲西2區正式啟用,將以24小時不間斷形式提供服務,讓客戶使用量子硬體執行之前,可先使用模擬器模擬執行結果,避免影響量子運算使用資源。 過去因為量子硬體難以取得,大幅限制了學術和工業界研究人員使用量子運算進行創新,而目前透過Amazon Braket服務等方式,則可讓更多客戶透過網路連接方式取得量子運算資源,進而實現大規模運算需求。 目前AWS已經在美國東部 (維吉尼亞州北區)區域、美國西部 (加利福尼亞北部)區域、美國西部 (俄勒岡)區域,以及歐洲 (倫敦)區域開通Amazon Braket服務,希望藉此推動量子運算應用模式。 雖然目前量子電腦尚未對實際生產工作負載產生顯著影響,但結合量子電腦與傳統經典硬體的混合量子—經典演算法,如變分量子求解器、量子絕熱優化和量子機器學習演算法,將是未來推動量子運算應用的發展方向。

第 1 至 2 頁 1 2

Welcome Back!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