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 市場動態 生活 網路 觀察

觀點/國民旅遊顯著復甦,新冠疫情後的六大產業趨勢

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對全球旅遊產業帶來的衝擊難以衡量。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便估計,全球跨國遊客人數在2020年將減少達三成之多,而世界觀光旅遊協會亦預估,光是在亞洲地區,將會有6300萬個與觀光旅遊有關的工作,可能受疫情影響而消失,衝擊遠較歐美地區更大。

, 觀點/國民旅遊顯著復甦,新冠疫情後的六大產業趨勢, mashdigi-科技、新品、趣聞、趨勢

儘管台灣抗疫成績有目共睹,仍難免於全球危機的衝擊:根據交通部觀光局統計,今年第一季來台旅客約125萬人次,較去年的超過290萬人次大幅衰減57%,觀光產值衝擊估計達571億元。

在旅遊產業被按下「暫停鍵」的此刻,正好讓我們反思觀光旅遊的意義何在:與人的連結、串連陌生與熟悉、增廣見聞。透過疫情,我們更明白人們對觀光旅遊的渴望多麼強大。這種渴望更明確告訴我們:觀光旅遊一定會復甦。

事實上,歷史發展已告訴我們旅遊業的復甦幾無疑問。從二戰戰後以來,人類經歷地緣政治變遷與規模不同的經濟危機,國際旅客人數仍然從1950年的2500萬人次,穩定成長到2019年的15億人次,說明了旅遊業不會被一次的危機擊倒。

儘管前景樂觀,這場危機何時能落幕尚難評估。在可見的未來,我們認為旅遊業將往幾個方向發展:遠不如近、短不如長、廣不如精、鬧不如僻,同時還要安全至上、物有所值。

首先,各國邊境管制的放寬速度與規模將有所不同,因此近距離、境內的國民旅遊勢將成為中短期內的主流,而台灣地理條件得天獨厚,無需長途跋涉便能要山有山、要水有水,豐富的觀光資源,正好提供愛好出國旅行的台灣人一個重新認識自己的機會。過去以短天數為主的國民旅遊,也會往更長天數、更深入的方向發展。

我們已經從台灣民眾的訂房行為看到國民旅遊顯著的復甦訊號–儘管政府要到七月才會正式啟動國民旅遊補助,但五月最後一週的全台國民旅遊訂房已經恢復到去年同期九成以上的水準,而在台南、花蓮、宜蘭、嘉義等地,國民旅遊訂房量更已經超越去年同期水準,呈現「報復式增長」下最大受惠區。

量的成長之外,也會帶來質的轉變。傳統上以「追景點、逐新鮮」為主的國民旅遊型態,會轉變為更深入地方社區、以地方生活文化為焦點,讓地方創生有更好的市場條件進一步發展。而在經歷各種疫情管控措施後,人們透過旅遊來滿足脫離塵囂、再充電的需求會更強烈,帶動非都會的偏郊鄉野等非主流景點的需求上升。Airbnb的內部資料已經看到這樣的趨勢,近期台灣的預訂有近50%是在非都會地區,而在去年同期,則僅有36%。

除了疫情對旅遊業未來發展造成的影響,當我們在預測產業未來走向時,更不能忽視未來旅遊的主要客群–千禧世代與Z世代消費者,他們的習慣與喜好,將定義未來旅遊業發展的基調。過去一年中,Airbnb在台使用者有超過半數都是年齡在30歲以下的新世代。我們從他們身上學到的最大一課,便是如何透過旅遊與生命經驗來定義自己的獨特性,因此,如何透過旅遊傳遞獨特、真實與在地的體驗,便成為發展未來旅遊產品服務時的重要依據。

而要能滿足各種各樣的獨特需求,得仰賴多元產業結構打造出的產品多元性。而多元性正好又是在面對不確定的未來時,避免被黑天鵝事件擊垮的最好防護。這種分散式的產業結構,正呼應了Airbnb的社群經濟模式,透過不同房東打造出的多元旅宿,滿足未來世代的需求,也透過這樣的多元性,讓產業更具韌性。

作為凝聚多元社群的平台,我們也努力幫助的全球房東社群能夠做好準備,迎接旅遊業的未來樣貌。舉例來說,我們與來自醫藥、清潔與旅宿領域的專家合作,開發適用於住家房東的清潔與消毒指引,打造未來旅遊的安全基礎。在疫情發生後,我們也率先推出「線上體驗」服務,透過雲端與來自世界不同角落的在地達人持續交流、建立連結,不出門也能遊天下。

根據內部調查顯示,有56%受訪者之所以選擇線上體驗,就是因為想要體驗其他的文化與生活。儘管未來各國將逐步解封,此種低風險的「旅遊」選擇,對於每天都想旅遊卻苦無時間與金錢,或是對於疫情仍有疑慮因而較為謹慎的族群,提供持續與世界連結的機會。

面對疫情帶來的旅遊業新趨勢,我們希望與整個產業、政府機關一起做好準備,迎接「新常態」的來臨,並透過多元的產業結構,繼續把在地、真實、獨特的旅遊體驗,透過科技以及人際互動,帶給各地遊客,讓台灣不止能透過防疫站上國際舞台,更能在疫情後的觀光旅遊新時代中,以安全為本,被世界看見。

(本文作者為Airbnb台灣暨香港傳播事務資深經理馬培治)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