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動態 生活 網路 觀察

觀點/純網銀上路在即,傳統銀行如何因應數位浪潮的衝擊?

台灣純網銀執照即將在今年發出,隨著角逐執照的各家團隊一一明朗,將為2019台灣的fintech市場發展注入更多活水。除了關注哪家團隊能夠順利取得純網銀執照,創造更多金融科技創新的場景以外,另一個值得關注的是各家傳統銀行如何面對市場變化,提出應對策略及產品,並且更積極迎接未來市場的挑戰。

, 觀點/純網銀上路在即,傳統銀行如何因應數位浪潮的衝擊?, mashdigi-科技、新品、趣聞、趨勢

台灣在純網銀以及金融科技創新起步的時間較晚,所以可以從全球Fintech發展較快的幾個市場來看金,融科技創新如何在不同的場景下,透過手機App影響市場及消費者行為。

根據移動應用數據及分析機構App Annie的數據顯示,全球消費者在2018年幾乎每天都會透過銀行App檢視帳戶。而在澳洲由於消費者習慣建立,同時多數銀行App個人轉帳 (peer to peer)功能開發完善,消費者打開銀行App的次數高於全球40%。即使是在投資理財較為保守,同時銀行App功能較為單一的日本市場,消費者使用銀行App的次數也較2017年成長15%。

純網銀 vs 傳統銀行的數位帳戶?

不可諱言,所有服務和消費者互動的接點,都是透過手機App運作的純網銀,血中基因更加符合新生世代與世界互動邏輯。事實上,數據顯示成熟世代使用手機的目的,多為遊戲及溝通社交,但對於Z世代 (16-24歲)的消費者而言,所有生活場景都是圍繞手機應用而產生。

因此,純網銀多半會以科技公司創新角度及速度來檢視其App UI、UX設計,以及功能開發。而傳統銀行如果稍有輕忽,很容易在沒有分配適當資源的情形下,在這場競逐未來消費者金流
戰役中喪失先機。

在台灣鄰近的幾個市場當中,日本開放純網銀的時間較早,目前各家皆在各自專注的子領域有所表現,時空背景與台灣市場目前狀況較為不同,因此多數目光都會放到2017年才開放純網銀執照的韓國市場,則是透過觀察學習K Bank及Kakao Bank的表現,以及市場既有業者發展來制定相對應的策略,並且減少彎路。

多數市場目光聚焦在Kakao Bank的短時間快速成長,透過其通訊軟體Kakao Talk的用戶基礎 (在韓國超過九成五市場滲透率),加上初期優惠的手續費及激進市場行銷活動,在經過2018年一整年的競逐,其平均活躍用戶 (衡量各家銀行App真實使用者的指標)已經成為市場的第四名。

韓國傳統銀行即使持續加大投入行動銀行的資源,從App Annie數據顯示,目前僅有KB Bank、NH Bank,以及Shinhan Bank的銀行App仍可抵擋Kakao Bank強勢增長。

這些現象都代表傳統銀行需要花費更多資源,與未來世代的消費者建立更加緊密的關係,才有機會在這場數位化競賽當中維持優勢地位。

, 觀點/純網銀上路在即,傳統銀行如何因應數位浪潮的衝擊?, mashdigi-科技、新品、趣聞、趨勢

App Annie大中華區商務總監吳柏毅表示,在台灣傳統銀行早已開始佈局數位帳戶,並且增加行動銀行App的普及化,由於所擁有客戶基數不同,中國信託行動銀行應用在2018年下半年仍然領先,並且擁有市場最高活躍用戶基礎。

但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比較台灣前十大行動銀行App每日使用人數,其實可以看到聚焦於數位帳戶的Richart,在平均每日使用人數有時已經超越中國信託,成為台灣擁有最多每日活躍用戶的行動銀行App。

, 觀點/純網銀上路在即,傳統銀行如何因應數位浪潮的衝擊?, mashdigi-科技、新品、趣聞、趨勢

這樣的成果,則可從幾個指標看出端倪。

在台灣行動銀行提供功能差異不大的情況下,Richart的用戶展現出比市場更高頻次,以及更短的使用時長,顯示出其App提供給消費者更佳的使用者體驗。

, 觀點/純網銀上路在即,傳統銀行如何因應數位浪潮的衝擊?, mashdigi-科技、新品、趣聞、趨勢

而從用戶黏著度指標觀察,Richart的用戶黏著度都是其他業界競爭者平均的1.5倍以上。這些差異化的指標數據,都代表數位帳戶成功與否的根本因素還是在所推出服務是否能成功連結消費者需求。傳統銀行是否能夠利用數位浪潮來節省營業成本,還需要其投入更多的心力與新世代消費者溝通。

, 觀點/純網銀上路在即,傳統銀行如何因應數位浪潮的衝擊?, mashdigi-科技、新品、趣聞、趨勢

戰場才剛開始,全球銀行都在fintech浪潮中尋找機會

純網銀所吹響的只是市場改變號角,過去兩年來全球市場在fintech的衝擊下也開始呈現不同的面貌。

2018年,在歐盟的PSD2 (Open Banking)相關規範開始實施後,原本被傳統銀行所掌握的價值鏈已經鬆開,市場開始進入各種金融服務的創新者,從帳戶整合、支付,到投資相關幾個主要服務,都有fintech公司崛起。

同時,傳統銀行也開始調整步伐,像在金融創新腳步領先的英國,包含HSBC及Barclays都在自家銀行App開始推出整合帳戶管理功能,讓消費者可以管理各家銀行的帳戶。

畢竟傳統銀行仍然擁有著雄厚的用戶基礎,只要能夠擁抱創新的基因,就有很大機會與市場創新者競爭。

無獨有偶,台灣市場的電子支付同樣也已經進入短兵相接搶佔市佔率階段,例如街口支付在去年底與飲料業者推出的市場推廣活動,便進一步推升其活躍用戶的規模。

台灣的傳統銀行能否在接下來的時間中找到方法,避免新創業者掌握消費者的支付習慣,進一步提供更多樣化的金融服務,就值得市場檢驗了。

有趣的是,歐洲的傳統銀行也利用fintech的機會,藉此撼動過往較為僵化的金融市場版圖。在2018年之,荷蘭ING集團便透過單獨事業體開發新型態帳戶整合App Yolt,進入英國百家爭鳴的金融創新市場。

從更長遠的角度來看,未來行動世代中,如何將銀行或者理財的品牌價值與消費者連結,更是近期全球金融創新最熱門的話題。

專注於兒童理財的App「goHenry」,在英國市場展露出成長潛力。而在亞洲市場,新加坡銀行POSB也嘗試將類似功能整合近期服務當中,藉此取得先機。

台灣傳統銀行業者如何在這一波科技與金融服務浪潮中,結合國外經驗且調整腳步,開發出適合新世代消費者的金融服務及產品,將會是台灣銀行下一個世代面貌的關鍵所在。

楊又肇 (Mash Yang)
mashdigi.com網站創辦人兼主筆,同時也是科技新聞業流浪漢。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