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Pokémon Go》快速竄紅 更帶動各種商機

從上週以來持續竄紅,同時登上各個新聞媒體搏下版面的《Pokémon Go》,在美國等地區快速累積多名用戶遊玩,甚至讓不少還未能以正常管道遊玩的玩家望穿秋水之餘,不但讓任天堂股價上漲,同時也因為遊戲本身應用LBS機制與虛實整合,近而帶動不少商機,例如讓知名地標、合作商家瞬間走紅,甚至也有人想出幫忙代步遊玩等額外賺錢模式,同時好萊塢也已經製作團隊表明願意拍攝電腦作品。

, 《Pokémon Go》快速竄紅 更帶動各種商機, mashdigi-科技、新品、趣聞、趨勢

近期內迅速走紅的《Pokémon Go》,雖然目前仍僅在美國、紐西蘭與澳洲地區上線開放測試 (稍早也確定加入德國),卻已經吸引相當驚人數量的玩家湧入伺服器,甚至在越來越多非首波測試地區玩家加入遊玩,造成伺服器流量無法正常乘載,使得Niantic後續不得不做出限區遊玩的決定。不過,依然無法阻擋玩家透過各類方式設法遊玩《Pokémon Go》的作法。

以目前美國地區遊玩火熱程度來看,《Pokémon Go》每日活躍遊玩人數已經超過2100萬,一舉超越2013年由King推出的《Candy Crush Saga》每日活躍用戶人數最高記錄。而從《Candy Crush Saga》當時每日活躍用戶最高達2000萬人,同時全球地區活躍遊玩人數最高達9300萬的數據推算,預期《Pokémon Go》在全球地區開放遊玩之後,將可創下超過億人規模的活躍遊玩人數記錄,甚至將可超過Google Maps或Snapchat等非遊戲類應用服務。

, 《Pokémon Go》快速竄紅 更帶動各種商機, mashdigi-科技、新品、趣聞、趨勢

帶動地方店家生意、產生不同商機

由於《Pokémon Go》強調結合以GPS定位為基礎的LBS機制運作,玩家必須拿著手機持續在戶外尋覓各類寶可夢,並且進行捕捉,後續也必須透過持續行走訓練寶可夢成長,因此除了造成許多玩家為了捕捉特殊寶可夢而進出特定場所,甚至三更半夜仍選擇逗留戶外,而也有玩家因此發生車禍或被搶劫等意外。

而看上此波遊玩商機,不少玩家更構思幫忙代步訓練寶可夢的服務,並且以每1公里10美元價格計費,但也有玩家選擇將手機綁在寵物身上”行走”,藉此用偷吃步訓練捕捉到的寶可夢。至於不少商家則是選擇透過贊助合作模式,讓本身店面成為可捕捉寶可夢的地點,近而吸引玩家上門光顧,並且促成消費機會。

至於因應《Pokémon Go》快速走紅趨勢,目前被中國萬達集團以35億美元收購,便且先後拍攝過《蝙蝠俠:開戰時刻》、《超人再起》、《環太平洋》與《醉後大丈夫》系列作品的傳奇電影公司,目前也傳出著手與任天堂洽談合作,預計將拍攝以精靈寶可夢為主題的電影作品。但目前並沒有太多細節透露,任天堂方面也未對此做回應。

《Pokémon Go》的成功不代表擴增實境將成遊戲主流,而是遊戲本身吸引人

此外,由於《Pokémon Go》成功結合任天堂旗下持續吸引玩家目光的遊戲作品,以及智慧型手機與擴增實境技術結合應用功能,因此也讓許多人開始更看好擴增實境未來與遊戲結合應用的發展,甚至微軟也藉此宣傳本身推動的HoloLens市場生態擴展計畫,而目前也有玩家實際打造擴增實境形式版本的《Pokémon Go》,只是流暢度與可玩性都還有待調整。

但此次《Pokémon Go》之所以能快速走紅,其實還是有不少因素與精靈寶可夢這款任天堂長久持續推行遊戲相關作品的內容有關,畢竟從過去以來已經累積大大小小不同年齡層的玩家。相較於微軟所想像的擴增實境應用,《Pokémon Go》所採用技術並不算特別,類似遊玩模式早在許久之前便有遊戲採用,同時在中國近期推出遊戲作品內也有一樣的設計思維。

另外,任天堂之所以厲害之處便是能將新科技恰到好處且巧妙地應用在遊戲內容,雖然偶而也曾出現失敗例子,但從過去以來始終成功吸引許多玩家族群,並且持續累積許多忠誠粉絲的情況來看,或許可讓其他遊戲廠商思考如何製作一款真正吸引人遊玩的遊戲,而非僅以酷炫的新科技或是華麗畫面視覺作為噱頭。

《Pokémon Go》竄紅也造成隱私安全問題

由於目前Niantic採取限區遊玩方式讓特定區域玩家測試《Pokémon Go》,但許多非測試上線地區玩家仍期望能遊玩此款遊戲,因此網路上開始出現利用越獄、安裝描述檔等方式「欺騙」系統識別,藉此達成遊玩目的,但卻也可能因為安裝描述檔而同意取用個人檔案、手機存取權限,導致隱私資料可能遭人竊取,同時手機也有可能成為他人攻擊跳板。

至於先前消息指出玩家透過Google帳號登入《Pokémon Go》,可能將被記錄所有Google帳號使用模式,同時個人使用Google服務內容也會被竊取,Google隨後立即澄清以與Niantic解決此項問題,並且強調Google並不會再未經允許情況下取用任何人的隱私資料,說明此次爭議僅在於透過Google帳號登入遊戲時,在取用權限說明內容造成誤解。

目前相關內容已經做調整,同時Google也表示會被遊戲記錄的內容僅有Google帳號名稱、電子郵件位置。

楊又肇 (Mash Yang)
mashdigi.com網站創辦人兼主筆,同時也是科技新聞業流浪漢。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