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iPhone機種在印度的組裝與出口規模逐年擴大,蘋果在當地的供應鏈布局也進一步深化,帶動了龐大的就業機會。根據外媒最新報導,自2017年首度在印度組裝iPhone SE以來,蘋果已經與當地近45家企業建立合作關係,並且直接或間接創造了約35萬個就業機會,其中約有12萬個屬於直接僱用。
近年來,受美中貿易摩擦與美國對中國製造產品加徵關稅的影響,蘋果積極尋求生產多元化策略,使得印度成為其關鍵生產據點之一。從今年第二季度開始,來自印度工廠組裝生產的iPhone已經大規模出口至美國市場,而在最新的iPhone 17系列生產規劃中,更傳出多達五座印度工廠參與組裝,並且有望首次實現全系列機種在印度完成組裝生產。
這樣的策略不僅能分散供應鏈風險,更進一步促進印度當地製造業的升級。隨著富士康、和碩、緯創等代工大廠的擴張,零組件供應商也陸續跟進投資,形成更完整的生態系統。
外媒指出,蘋果與本土零組件企業的合作,對於當地就業市場更具深遠意義,能讓更多技術與產能在地化,避免過度依賴進口。
而對印度政府而言,蘋果持續加碼投資無疑是重大利多。印度長期希望藉由「Make in India」政策吸引跨國科技企業落地,蘋果的規模效應不僅帶來外資,同時也推動了當地產業升級與技能培訓,進一步鞏固其在全球製造鏈中的地位。
不過,印度在基礎設施、供應鏈穩定性與人才培養方面,仍需要時間追趕中國的成熟製造體系,蘋果如何在確保品質的同時,維持出貨效率,將是後續觀察重點。
整體而言,蘋果在印度的擴張正進入新階段。從早期僅組裝部分入門機種,到如今新一代旗艦iPhone都納入生產規劃,印度已成為蘋果全球供應鏈中不可或缺的一環。
但伴隨而來的,不光只是出口規模的增長,更包含數十萬計的就業機會與當地產業轉型升級需求。而這也凸顯,蘋果的供應鏈策略不僅是企業競爭的布局,更對全球製造版圖產生深遠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