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l稍早公布其2025財年第三季財報,在新任執行長陳立武的領導下,終於終結了連續六個季度的虧損,實現了自2023年第四季以來的首次單季獲利。不過,此次轉虧為盈主要來自於業外收益,而非核心業務的顯著復甦。
gloved-hand-intel-core-ultra-series-3-scaled-1
財報顯示,Intel第三季營收為137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成長3%。其中:
• 客戶運算事業群 (CCG) 營收85億美元,相比去年同期增加5%。
• 資料中心與AI事業群 (DCAI) 營收41億美元,相比去年同期減少1%。
• Intel Foundry (晶圓代工) 營收42億美元,相比去年同期減少2%。
Intel在上一季的淨收入 (Net income)為42.7億美元,每股盈餘0.9美元。但去年同期Intel因認列鉅額減值損失,虧損高達166億美元。
獲利關鍵:出售Altera股權挹注36.7億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Intel第三季的營業收入 (Operating income)僅為6.8億美元。此次能實現42.7億美元的淨利潤,主要歸功於今年9月將Altera (原可程式化邏輯元件業務) 51%股權轉讓給Silver Lake所帶來的36.7億美元一次性收入。
新執行長積極「找錢」:獲美政府、NVIDIA、Softbank注資
除了透過出售資產改善財務,Intel新任執行長陳立武在上任後也積極尋求外部資金。財報中揭露,第三季已收到來自美國政府晶片法的57億美元資金。
此外,近期外部投資消息頻傳,包含日本Softbank宣布投資20億美元,美國政府更以89億美元購買Intel普通股,總計取得9.9%股份,以及NVIDIA破天荒斥資50億美元入股Intel,並且宣稱雙方將攜手開發資料中心與PC產品。這些資金的到位,則是為Intel的轉型計畫注入強心針,其中一則來源指出,陳立武近幾個月已為Intel成功融資200億美元。
積極「瘦身」:一年內裁員近4萬人,目標年底降至7.5萬人
在尋求資金的同時,Intel也持續進行大規模的人員精簡計畫以降低營運成本。
財報顯示,截至第三季末,Intel全球員工數已經降至8萬8400人,遠低於上一季的10萬1400人,以及去年同期的12萬4100人。這意味在過去一年多的時間裡,Intel的員工數已減少了近3萬5000人至4萬人,而公司的目標是在今年底前,將員工總數進一步削減至7萬5000人左右。
技術回歸:18A量產、14A進展順利
儘管營運面臨挑戰,Intel在最核心的技術/工藝問題上似乎正重回軌道。18A製程逐步量產被視為Intel在先進工藝上成功反攻的關鍵指標,而下一代的14A工藝據稱進展也相對順利。
而技術的回歸,加上財務與人事的重整,讓市場對Intel的轉型成功重燃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