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Google I/O 2023正式展開前,Google其實在3月下旬開始就對外開放申請其聊天機器人「Bard」,在此次活動更透露在此聊天機器人背後接入大型自然語言模型PaLM 2,使其能有更快執行速度與反應速率,同時也能對應多語言互動,接下來更計畫在全球180個國家地區開放使用,初期仍會以英語介面互動為主,但確定加入支援日文與韓文互動,後續更準備支援全球最常被使用的40種語言。
在先前筆者實際測試體驗中,「Bard」其實已經可以對應中文互動,但可能仍是早期測試版本,因此多半還是以中英文混雜形式與人互動,甚至有不少回應內容感覺是以Google翻譯轉換而成。
此次宣布更新,不僅讓「Bard」支援超過20款常見編程語言,更可進一步解釋程式編碼內容,或是讓既有程式編碼進一步最佳化,甚至加入支援黑暗模式,讓長時間編寫程式的開發者能讓眼睛放鬆。
而此次宣布在英文介面之後,率先增加支援的語言是日文與韓文,Google表示主要是原先規劃安排,以及後續測試時蒐集的反饋意見,但接下來也會陸續加入全球最常被使用的40種語言,其中也預期會包含中文。
不過,目前仍無法確定是否會針對不同地區使用中文型態細分,例如台灣地區的中文、香港地區的中文,或是中國及馬來西亞等地區所使用中文。
在現階段計畫中,Google主要會讓「Bard」能以更多語言與人互動,因此暫時還沒有計畫推出像是ChatGPT Plus的付費進階使用版本,或是建立可供離線使用版本,但確定會與Adobe Firefly等第三方服務串接,同時也會與Gamil、Google Docs等Google旗下近25款服務產品整合,讓使用者能以更便利形式使用這些服務。
另一方面,Google目前似乎尚未計畫以「Bard」取代現有Google Assistant數位助理服務,但未來是否會有變動,暫時還無法確認。
除此之外,Google也確認「Bard」將與Google Lens服務結合,藉此能整合視覺影像識別能力,進而分析更多與影像相關的內容,同時也能衍生用於更多人工智慧服務,顯然也做好與OpenAI日前提出的GPT-4大型自然語言模型對抗準備。
至於如何確保「Bard」不會出錯,或是影響使用者隱私,甚至造成倫理道德問題,Google除了強調已經設計相關規範,同時也表示會以更透明化形式說明「Bard」的更新內容,更表示會與使用者一同學習如何讓人工智慧更安全、更負責任,並且會依照當前發展趨勢動態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