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前說明持續推進量子運算,透過建構更龐大算力以改善人類生活服務之後,Google量子人工智慧團隊工程副總裁Hartmut Neven,以及量子硬體總監Julian Kelly表示,目前已經以第三代Sycamore量子處理器降低量子位錯誤率,並且能控制在一萬個到一千個量子位範圍內糾錯,但如果要建構更龐大量子運算系統,錯誤率至少要能控制在109個至106個量子位內完成糾錯。
而目前Google工程團隊正持續往此方向邁進,而日前在《自然》期刊上發表論文,更說明已經透過實驗完成驗證可糾舉量子基本單位錯誤的運算原型,象徵Google在量子運算里程碑正式快速原先設定發展進度的第二階段。
由於相比傳統電腦運算方式,是以「0」、「1」作為最小運算位元的情況,量子運算是以量子力學為基礎建構,使得量子位元會有疊加、糾纏,以及去相干等狀態,因此也讓運算型態有更多可能性,因此能對應規模更龐大的運算需求,同時運算效率也非傳統電腦運算可及。
不過,要實際掌握複雜的量子位狀態並不容易,尤其未來量子運算會用於更龐大規模的運算需求,如何確保運算正確率就成為目前多數投入量子運算發展業者的重點課題。
以Google近期提出論文內容來看,主要透過表面縮放方式建構邏輯量子位,並且讓邏輯量子位能以理論值無限擴展,同時以此比對糾舉實際量子位錯誤,進而量測正確的量子位。
透過這樣的方式,在理論上持續放大運算模型之後,將能持續縮減錯誤率,進而獲得正確的量子位。
即便如此,Google表示目前距離理想的量子運算模型仍然遙遠,若以先前規劃發展藍圖來看,至少要等到2030年才會在量子運算領域有更完整應用發展。